跳到主要內容

何亦文﹕中國智庫:方興未艾 步履維艱長青網文章

2013年12月3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2月31日 06:35
2013年12月31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國務院港澳辦原副主任陳佐洱出任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去年3月,即將退休的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孫亞夫擔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主任。兩位同級別退休官員,分別成為自己長期供職領域研究機構的最高領導人,屬於個人事業的延續。不過,從兩個機構所處位置,以及引發外界不同程度的關注看,全國港澳研究會的成立,確有不同尋常的意義。


習李指示建高質量智庫

有意思的是,在全國港澳研究會成立兩天前,即12月5日,南方報業集團發起成立的南方防務智庫在廣州揭牌,蘭州軍區原司令李乾元、廣州軍區原副政委劉新增等一批退役將領擔任該智庫顧問。


近期中國智庫熱與高層的態度有直接關係。習近平、李克強今年分別提出「建設高質量智庫」的指示,具體要求是「服務決策,適度超前」。今年5月,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主持召開「推動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座談會」,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提出此要求。


數量超美 影響力遜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一份報告稱,2011年中國共有智庫2500個,其中民間智庫佔5%。從數量上看,2500家超過美國的1800餘家,但就影響力而言,完全不能同日而語。從事全球智庫影響力研究的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詹姆斯•麥根(James G. McGann)認為,在中國,符合學術篩選條件的智庫只有74家。


專注中國智庫發展的內地學者王莉麗將中國智庫分為四類:官方;半官方;大學;民間。


中國現有十大官方智庫分別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中國軍事科學院、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中國太平洋經濟合作全國委員會、中國科技協會、中國國際戰略學會、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


幾年前成立的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同樣引人注目,王莉麗將其歸入半官方智庫之列。該中心500萬元開辦經費由國家財政部出資,國務院原副總理曾培炎任理事長,董建華、唐家璇等出任顧問,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鄭新立擔任常務副理事長,足見陣容之豪華。


附屬於各大學的研究機構,雖然獨立性略多過官方,但受到財政經費的壓力,研究水平自然受到影響。


民間智庫出現於1980年代中期,以陳子明、王軍濤等發起成立的北京社會經濟科學研究所最具規模,「六四」後被當局指控為學生運動的「幕後黑手」,兩名主辦人入獄,研究所被迫關門。 目前中國的民間智庫多以諮詢公司或研究公司出現,雖然有獨立性,但無論研究課題,還是所獲資源,都無法與官方機構相提並論。


官方從不諮詢民間智庫

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是目前頗具影響力的民間智庫之一。它創辦於1993年,除茅于軾、張曙光等一批內地知名學者,國家發改委、央行等政府機構的專家也參與研究。曾被評為中國民間十大智庫之一的北京大軍經濟觀察研究中心創辦人仲大軍認為,中國民間智庫始終沒有得到官方認可,官方從沒有正式諮詢過民間智庫的意見;民間學者很少能在官方媒體上出鏡或發表文章。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拿着政府工資的政府研究部門,經常打出民間智庫的旗號,體制內外的好處被他們佔盡。


在港註冊 研究較自由

值得留意的是,借助於香港自由的資訊環境,有內地公司在香港註冊智庫並開展獨立研究,由招商局原董事長秦曉任理事長的博源基金會就是其中一個。這個有多位內地政界、商界、學界及海外精英人士參與的基金會,將中國經濟、社會及國際關係作研究方向,相信對中共高層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關於中國智庫發展,遼寧社會科學院院長鮑振東認為,中國智庫對國家現行政策闡釋性、附和性、宣傳性的成分居多,缺乏獨立思考,對於政策諮詢大多報喜不報憂,缺乏追求、發現真理的勇氣。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認為,中國智庫最大的缺陷是思維方法,把建立模型,做定量、定性分析這些工具作為目標,研究成果本末倒置。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天勇的批評更是直截了當:中國智庫必須去意識形態、去行政化。


(作者電郵:heyiwen2008gmail.com)

作者簡介﹕資深傳媒人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