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際評論﹕政治騙子嘴臉此中尋長青網文章

2013年12月3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2月31日 06:35
2013年12月31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明天元旦起,英國就要按歐盟規定,容許來自羅馬尼亞及保加利亞的東歐民眾自由前往英國尋找工作機會。為了爭取選票,卡梅倫政府連月大打民粹牌,提出措施「阻止新移民湧入搶福利」,惹來不少批評,當中甚至包括來自自民黨的商務大臣祈維信。


與60年代排外議員相提並論

祈維信日前便猛轟卡梅倫為了與極右英國獨立黨搶選票,言行不負責任,甚至將之與1960年代英國保守黨議員鮑威爾(Enoch Powell)的種族主義排外演說相提並論。這一批評,可謂極之嚴厲,皆因鮑威爾1968年4月發表的這篇演說,已成了英國政治史上其中一篇最臭名遠播的演說。事實上,鮑威爾也讓世人認清政治騙子的嘴臉和手段,無論對英國人還是我們香港人都有參考價值。


早在1950年代,一些評論已提出,若要延續英國的繁榮,就必須找來更多工人,而一大來源就是英國殖民地。1960年代初當上衛生大臣的鮑威爾,任內便鼓勵移民加入人手短缺的NHS國家醫療系統。但8年後,作為時任保守黨黨魁希思的影子閣員,鮑威爾為了仕途,卻警告移民湧入將為英國帶來災難。


鮑威爾在演說中揚言,國家正向黑人移民打開「防洪閘門」,警告「這個國家在15至20年後,黑人握鞭的手,將架在白人頭上」,要防止這災難,英國必須鼓勵自願遣返和叫停新移民。鮑威爾揚言,英國「容許每年有5萬多名依賴(政府)供養者湧入,我們一定是瘋了。這就像看着一個國家正忙於為自己準備火葬的柴堆」。他甚至引述古羅馬詩人維吉爾(Virgil),聲言「當我展望未來,我充滿不祥的預感;就像古羅馬人般,我似乎看到『台伯河滿佈鮮血泡沫』」。


就像最近香港不時聽到的一些論調,鮑威爾聲言,新移民威脅社會團結、本地人正面臨被外來文化所淹沒。為加強渲染效果,他在演說中聲言,收到一名長者寡婦的來信,她表示看到其街區的白人鄰居全都搬走了,其丈夫和兩子都在戰爭中死亡,現在她每朝都被黑人鄰居吵醒,要求借用她家的電話;每次她到商店購物,都被一些黑人小孩跟着,令她擔驚受怕。


然而一些評論質疑,所謂寡婦來信是虛構出來的。《泰晤士報》直斥鮑威爾的演說邪惡,「這是我國戰後歷史上,首次有一名英國資深政客如此公然挑起族群仇恨」,3名影子閣員更以辭職作要脅,逼希思最終炒了鮑威爾,但大批鮑威爾的支持者卻一度上街聲援甚至罷工,高呼「支持英國、不要黑(人)英國」。


《衛報》:排外情緒至今變本加厲

雖然鮑威爾早於1998年去世,但《衛報》直言,40年後的今天,他的一些主張早已滲進主流政治辯論中,例如當年鮑威爾只是質疑錫克教徒索要特殊待遇,但現在這股排外情緒,卻變成除了本地白人以外,所有外來族群都獲得了特殊厚待。


祈維信指出,所有證據都顯示,移民給經濟帶來的好處,多於他們所取用的社會福利,只是英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恐懼移民症,過去有鮑威爾,一個世紀前又出現過對猶太移民的恐慌。當出現這種情况,從政者的責任,就是試圖去安撫大眾,給他們看事實,而不是挑動恐慌,訴諸會帶來損害的民粹措施」。


祈維信一語道出了從政者的責任,只可惜世上損人利己的政客,實在多如恆河沙數。他們滿口詭辯,為的是多騙選票,而非什麼責任良心!


文﹕郭濟士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