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2014是政治年 期望開明理性力量抬頭長青網文章

2014年01月0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1月01日 06:35
2014年01月01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今日是2014年元旦,各方分別組織的政治活動登場,預示今年環繞政改的爭議,將成為香港事務的焦點。迄今所見中央、建制陣營與泛民陣營就普選行政長官的立場,南轅北轍,相信各方都會鼓足勁爭取市民認同和支持,所以,政改爭議勢必牽動各個階層,政治熱度將陡升。我們期望政治光譜中佔大部分的中間理性力量主導整個討論,盡量排除取態極端者的干擾,使政改達至大多數市民可以接受的結果。


市民期望政府處理政制

調查顯示19年來新高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以電話訪問了1018名市民,回顧2013年及前瞻2014年,發現市民對香港2013年整體發展的滿意率淨值是負14%,較2012年改善;近六成市民表示2013年活得快樂,但預計今年個人及社會發展較佳的比率,則分別下跌4%及2%,顯示市民對前景不太樂觀。這些數字,反映過去一年,市民的切身感受較佳,即使展望今年未見樂觀情緒,不過,由於情勢並不太壞,對討論極具爭議的政改議題,有望提供一個較寬容的空間。


過去數年同類調查,認為政府最需要處理政制問題的市民,2010年只有4%,2011年有5%,2012年為13%,最新調查顯示增加7個百分點至20%,是1994年以來同類調查的新高,而且升幅顯著,說明市民知道今年是討論2017年普選特首安排的關鍵年,較多聚焦於此,狀况正常。市民更關注政制情况,不等於他們有既定取態,但是無疑對政府構成一定壓力,因為處理得好,政府會得分,反之會失分。所以,可以說處理政制問題是對政府另一個大考驗。


市民意識到政府最需要處理政制問題,各方政治勢力也組織活動,民陣發起的元旦大遊行,今年就主打爭取真普選、不要篩選的主題,其他泛民組織、黨派也參與推動;被認為支持政府的「愛字頭」團體,則兵分幾路,有在民陣遊行沿線擺街站、有在添馬露天劇場搞集會撐政府施政等。另外,佔中運動則搞「元旦民間全民投票」,期望市民就3條普選特首的原則議題,透過網上及流動應用程式或到20個投票站,投票表達意見。所以,各方都顯得十分忙碌,市民也被動員起來,對熱中行動的市民而言,無論取態如何,今日都不愁寂寞。


近年,泛民陣營一些極端黨派,行事取態激越,雖然並非主流,但是對本港一貫的理性討論氛圍,起到衝擊的負面作用;同樣地,近年冒起的「愛字頭」團體,行事取態也極端,他們多次到泛民陣營舉辦的活動踩場、搗亂,引發爭執甚至肢體衝突。他們的極端做法,有一定考慮和盤算,例如今日大遊行期間,「愛字頭」團體聲言會在遊行沿線擺街站,這樣的話,就會出現不同政治取態的人在街頭碰面的場面,以過去兩邊極端者的往績,屆時在街頭會發生什麼事,已經成為今日大遊行的懸念。


以往市民參與遊行,無論人數多寡都秩序井然,「愛字頭」街站擺在遊行路線,雖然警方說會維持秩序,但是在如波浪的人潮中,執勤警員能否實行有效分隔,是一大疑問,起碼這是置現場警員於風險之中,是否有此必要,是另一個疑問。現在只能期望各方自重、自律,使香港和平有序遊行的優良傳統,不會被人為破壞。


泛民與建制都有極端取態

期望開明理性主導政改討論

就政改爭議的一些極端言論,近期愈見頻密。例如就佔中運動發起的「元旦民間全民投票」,有言論指出《基本法》沒有規定「公投」制度,本港無權創製「公投」,認為「民間全民投票」是把香港的政治體制安排等同於一個國家,將香港當作獨立的政治實體,是變相「港獨公投」,不符香港法律地位,云云。其實,這次「全民投票」不可能有法律效力,而給予市民選擇的3個命題,即是提名委員會的代表性、提名程序應否設篩選、應否包括公民提名,需要市民意見的表達,也是未來政改討論的重點,將之無限上綱為「港獨公投」,對營造理性務實、凝聚共識的討論氛圍,沒有絲毫正面作用。另外,以這個言論的邏輯,今日參加投票的市民豈非認同「港獨公投」?這樣的話,人為製造出來的「港獨」就迅速壯大了,如此荒唐的事若非有特定接收者,否則實在令人難以理解。


今次政改要警惕極端取態的人和言論,在泛民和建制陣營都有這樣的極端分子,特別是一些建制陣營的人,因為他們掌權或接近權力,對政改成敗有實質影響力,若他們取得話語權,則政改成事難以樂觀。若中央、建制陣營和泛民陣營的開明理性力量佔據較大空間,主導話語權,今次政改才有望縮窄分歧,找出大多數人可以接受的方案;期望於此關鍵時刻,這類人挺身而出,為香港盡心獻力。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