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德銀馬駿﹕滬自貿區勢搶港人幣長青網文章

2014年01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1月02日 06:35
2014年01月02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央力挺上海自貿區建設,要求區內實現金融自由,這令身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香港倍受挑戰。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接受本報專訪表示,上海自貿區應爭取在1、2年內建成一個3000億至4000億元(人民幣•下同)資金池的離岸市場,並擁有貸存比寬鬆、存款準備金率和營業稅較低的政策環境,以便人民幣於境內、自貿區和香港之間流動。他警告,自貿區形成初期,可能吸走本港1000億元人民幣存款。


人行在本月初公布支持上海自貿區建設的《意見》。馬駿認為,當自貿區的實體經濟對人民幣貿易信貸、地產開發、設備投資等需求足夠大、並能與境外市場分享時,才能推動離岸和境內利率趨同,為資本項目開放創造條件。因此,未來兩年,自貿區的離岸人民幣存款規模應達至3000億至4000億元。


2年內建4000億資金池

目前,本港離岸人民幣規模約8000億元,自貿區的離岸業務剛起步。馬駿說:「要區內離岸人民幣增加幾千億,若完全從香港抽水,香港基本就被抽乾了,所以,要讓銀行、企業、存款者有興趣和有渠道將錢從境內帳戶轉入自貿區的離岸帳戶。」


然而,人行《意見》更多着墨於境外資金回流自貿區,境內資金如何流向自貿區仍不清晰。馬駿認為,僅靠資金跨境流動方便,難以擴大整個離岸市場的資金總量;僅靠從香港借貸低息人民幣,則可能導致本港離岸市場萎縮。


促區內銀行降存準金率

他建議,在自貿區內,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應由境內的20%下調至10%,貸存比率上限應由75%提高至90%,營業稅則由5%降至3%,這樣,區內的人民幣離岸銀行部門就可以接受比境內銀行低約0.5厘的息差,仍能保持略高的利潤率,從而願意提供比境內更高的存息和較低的貸款息,進而實現吸收境內人民幣的目的。


料港滬息迅速趨同

當然,上述做法仍不能完全避免本港離岸人民幣不被自貿區吸走。馬駿表示,在自貿區離岸市場啟動初期,由於人民幣存息和貸款息都高於本港1至2厘,因此,人民幣會由香港淨流入自貿區,預計規模達1000億元。


不過,由於自貿區與香港之間基本沒有資本流動管制,故兩地存貸利率會迅速趨同,屆時,淨流入會基本停止。


他續說,在趨同之後,由於本港並無存準率和存貸比率的要求,16.5%的銀行所得稅率亦低於境內和自貿區的25%,所以最終港銀可提供較自貿區稍高的存息和稍低的貸款息,故能吸引自貿區的離岸人民幣,而衍生的貸款又可流回自貿區使用,從而達成滬港離岸市場共贏的格局。


明報記者 張聞文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