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Anne Chapelle 偏鋒時裝的伯樂長青網文章

2014年01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1月02日 06:35
2014年01月02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問10個人如果現在有筆錢任你投資,大抵有9個也不會選擇投資在時裝,還要是像Ann Demeulemeester或Haider Ackermann般前衛偏鋒、看來根本沒有人會穿上街的時裝。Anne Chapelle卻是這兩個品牌背後的投資者兼掌舵人,願意冒險投資的原因,只是因為她從衣服看見設計師的「心」。然而時裝到底是盤生意,Anne Chapelle真箇能如此「講心唔講金」?


如果沒有Anne Chapelle,Ann Demeulemeester和Haider Ackermann或許已被大集團收購,不會是今日我們見到的樣子。有如斯獨到眼光投資這兩個品牌,但其實Anne Chapelle不是來自時裝背景。她原本是護士,後來經營藥劑生意,但因為想有多點時間陪伴家人而賣掉公司,直到1994年Ann Demeulemeester自覺不是營商材料,邀請她一同擴大品牌,Anne Chapelle才踩入時裝界投資品牌。


從衣服感受設計師用心

Ann Demeulemeester一出道便因avant-garde風格被譽為「安特衛普六君子」(the Antwerp Six)之一,衣服以黑白為主,以不規則剪裁及偏向黑暗前衛的風格著稱,設計雖美但那些draping和立體剪裁並非每個人carry得來,是什麼讓Anne Chapelle勇於投資?「是直覺吧,和我對設計師的完全信任。我是個感性的人,我總是看到我和他們的設計之間的聯繫,如果我在衣服中感受到設計師的用心,我想試着支持他們對時裝的付出。」她說。因着這股信念,Ann Demeulemeester在她手上確實發展得不錯,衣服能保留風格之餘,亦開設男裝、珠寶系列,更接連在各地開店。


Haider Ackermann是Anne Chapelle手上另一個品牌,衣服同樣是黑暗浪漫風格,當初Haider Ackermann主動找上Anne Chapelle,希望她能幫助他,Anne Chapelle跟Ann Demeulemeester商量後都覺得他有潛質,便決定投資。但Anne Chapelle坦言,Haider Ackermann第一季是一場「災難」,設計可說沒有結構可言,當時她給Haider Ackermann的意見是設計不能只為行騷,必須為一個女人形象而設,但她從來只給意見,不會干預創作過程。「我是個非常相信直覺的人,當我決定投資在一個設計師身上時,我會相信並參與設計師的每個決定,但創作過程除外。我通常是在系列行騷之前10天才看到衣服,到時我只會以顧客的身分給予意見,這樣設計師才能有最大的自由度。」她說。


以顧客身分給意見

而這樣的自由度,就是大集團品牌未必能給予的。當Martin Margiela離開自家品牌,曾邀請Haider Ackermann過檔接替品牌創意總監一職,當時Haider Ackermann非常猶豫,Anne Chapelle沒有反對他過檔,只是問他:「你了解Margiela woman嗎?如果是,我不反對。另一個問題是,你覺得你可以應付如此一個big house嗎?要知道在這裏你總是受保護,你只要大叫我就在這裏支持你。」最後Haider Ackermann沒有過檔Maison Martin Margiela,不是因為他沒有能力,而是大品牌給予的自由度和信任永遠及不上在Anne Chapelle手上般大。原本Ann Demeulemeester和Haider Ackermann同屬Anne Chapelle名下的BVBA 32公司,但Anne Chapelle在2013年6月宣布兩個品牌將獨立經營,她表示,下這個決定是因為看到Haider Ackermann正持續增長,也愈來愈多人接受,已是完全穩定且獨立的品牌,這樣做能給予兩個品牌最大的自由繼續成長。Anne Chapelle預期兩個品牌每季會有3%至8%的生意額增長,事實上當各個品牌都以配飾為cash cow在賺錢時,這兩個品牌卻倚重衣服生意為主,能有現時此成績算是非常成功。


營商「慢慢來」 保留品牌獨有

雖然兩個品牌的發展未必像大集團下的品牌般快,但Anne Chapelle做到的卻是讓它們保留品牌獨有的edge,慢慢建立品牌。「我會說我的設計師是腳踏實地的,他們是賺錢的,但不會太急太過頭。」她說。但作為一個投資者,讓品牌「慢慢來」似乎不是今時今日的營商之道吧?她就曾自稱自己可能是設計師眼中的「天使」,卻是商業面的「魔鬼」。對她來說,每個人對商業都有不同看法,只是在她眼中,讓設計師忠於自己的設計更符合她的營商哲學。「我會投資的設計師是那些勇敢堅持自我、不怕冒險和相信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的設計師。」她看見的,正是設計師的初衷。


Anne Chapelle未必能如大集團般「揼本」讓品牌急速發展或讓設計師一舉成名,但她卻做到讓如Ann Demeulemeester和Haider Ackermann般偏鋒自我的品牌有生存空間,並且給予它們足夠的自由度創作,堅守品牌獨有風格。對於這些被視為不夠商業的品牌,Anne Chapelle能保護及培養他們的創意,珍惜才華的心思大概比賺錢更重要。其實時裝本應如此,是什麼讓它變了質,成為今時今日大集團壟斷只為賺錢、季季抄足天橋的fast fashion橫行,而創意卻愈來愈不受重視的工業?


文 官嘉盈

圖 網上圖片

編輯 麥少菁

美術指導 John Wan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