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踏入2014年,先祝大家身體健康、財源廣進!2013年炒股不炒市,按客觀環境分析,固定投資已非中國經濟增長重點,加上對銀行呆壞帳憂慮揮之不去,大型藍籌國企短期未必會有太好表現,今年機會仍只能在個股上。去年當炒的動力板塊,例如科網、醫藥、環保等,估值雖然頗高,今年預測市盈率多在20倍之上,但這是可持續多年的投資主題,相信仍會有不俗表現。個股方面,復星醫藥(2196)去年大放異彩升近1倍,母公司復星國際(0656,下簡稱復星)亦錄得55%的升幅。除了醫藥業務外,復星尚有很多賣點,旅遊及酒店已極具吸引力,今年有望繼續獲得市場重估。
金融海嘯後,復星國際轉趨沉靜,併購活動相當少。集團幾項主要業務又多屬傳統行業,例如鋼鐵、地產、保險等,吸引力一般,股價多數時間只能反覆。不過,集團2013年動作多多,並且主要圍繞一個主題:旅遊。先是收購法國度假村運營商地中海俱樂部(Club Med),及後又與柯茲納國際(Kerzner)合作參與投資在海南島興建七星級酒店及海洋公園——阿特蘭提斯。另外,7月斥資5.1億元人民幣買入1925萬股中國國旅股份。
轉向消費業務 拓旅遊保險
復星此舉明顯是要轉型,將投資重點由傳統產業轉向消費型業務。中國經濟正由高速增長變為中等速度,參考日本、韓國的經驗,這個階段的薪酬增長會明顯高於經濟增長,普羅大眾能分享到更多經濟成果,扭轉近年國進民退的局面。未來5至10年,民眾會有更多條件追求享受,旅遊需求將極度強勁,航空、酒店、訂票網等均是朝陽行業。除了重點投資旅遊業,復星又以7.25億美元(合計約44億元人民幣)從摩根大通買入了One Chase Manhattan Plaza,表明積極進軍美國商業地產,又入股阿里巴巴智能物流網「菜鳥」持股10%,全都是優質項目。
2012年,復星相繼成立了復星保德信人壽和鼎睿再保險,與之前投資的永安財險一起初步構成了復星財險、壽險和再保險的保險產業平台。截至2013年上半年,其保險業務可投資資產合計128.5億元人民幣,相信集團冀以保險業務吸納的資金用於投資項目,試圖複製股神巴菲特的模式。
有分拆憧憬 利好股價
從另一角度看,集團旗下業務繁多,令投資者較難給予合理估值,假如像和黃(0013)般,透過分拆來體現價值,將會是極大的利好消息。
復星在2007年上市,當年可說備受追捧,主因是憧憬集團能不斷找到優質的項目,當年市帳率曾高達2倍以上。海嘯後沉寂多時,2012年市帳率低見0.6倍。集團2013年併購成績斐然,投資者亦給予重估,市帳率回到1倍左右。基於集團轉型已獲市場認同,項目和業務亦具備自然增長條件,加上隨時有分拆的憧憬,2014年仍可看高一線。
[江宗仁 還看今朝]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