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器官捐贈能讓病危病者重獲新生,伊利沙伯醫院一名突然中風離世的58歲中年漢,無私捐出心、肺、肝和腎,為3名病人帶來新年希望。當中一名受惠的40餘歲心臟病發男子,先後通波仔、裝上外置人工心仍無好轉,急需換心續命,至昨日成功換心。至於中風漢捐出的兩個腎,分別贈予兩名女病人,其中一人已苦候換腎10多年。
40歲男子換心成功
獲捐心的40餘歲男患者,上月12日因急性心臟病發被送往伊利沙伯醫院,院方曾為他做通波仔手術,惟病人心功能持續微弱,需以「體外膜氧合治療(ECMO)」支援,及後轉往瑪麗醫院治療,其間曾嘗試做心臟搭橋手術,但因心血管狀况太差而作罷,18日起需裝上外置人工心(即左右心室輔助器)泵血續命。
瑪麗醫院心胸外科主管區永谷醫生說,該病人過往並無心臟病史,相信屬突然病發,中風死者捐出的心臟於昨晨6時在伊院運出,至下午3時半完成換心手術,病人目前情况穩定。
據悉,捐出心臟的58歲男死者,過往健康良好,日前忽然中風被送入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搶救後昨證實不治,其家人決定捐出死者器官,包括心、肺、肝及腎臟。其中一個腎捐給瑪麗醫院苦候換腎10多年的約50歲女病人,另一個則捐給伊院40多歲女病人;不過,因死者本身帶乙肝病毒,故不適合捐肝,而所捐的肺亦因無合適移植病人而作棄。
婦苦候10多年終獲捐腎
本港去年至今累積進行至少12宗心臟移植手術,略低於2012年全年共17宗。據醫管局數字,截至去年10月底,分別有1963人等候換腎、119人等換肝、20人等換心;截至11月底,共有13.8萬人已登記器官捐贈。
香港移植運動協會榮譽會長周嘉歡醫生表示,雖近年較多人登記器官捐贈,但輪候移植人數與日俱增,器官捐贈情况仍不理想,以腎移植為例,病人平均要等6年才獲捐腎,輪候時間最長者更已等了28年。
周嘉歡說,即使當事人簽了器官捐贈卡,但最終決定權還是在家屬手上,因此有意捐贈器官者,最重要是當事人與家人溝通,讓他們理解意願,過往一些較為注目的社會事件,如海關關員許細文捐肝救同袍、以及「小飛魚」林言臻獲換心,都會觸動較多人去登記器官捐贈。
明報記者梁杏怡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