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嚴控網謠 官謠頻現鮮追究長青網文章

2014年01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1月04日 21:35
2014年01月04日 21: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內地「打擊網絡謠言」、「整治新聞團隊」、「調查微博大V」等打壓言論自由的消息頻傳之際,有內地媒體則盤點多宗政府部門對醜聞先闢謠,但其後又被證實的官方發布「虛假消息」(「官謠」),官方辯稱王立軍休假性治療、堅稱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清白、否認湖北法官張軍與女律師開房等「官謠」位列其中。與被指傳謠的老百姓往往被拘留或監禁相反,「官謠」發布者多數未被問責。有專家就指出,官方造謠、發布虛假信息屬於濫用職權罪,會令政府公信力盡失。


北京《法制晚報》根據公開報道,對近期多宗政府部門先闢謠後又被證實的事件盤點發現,遇到官員負面消息時,不少政府機構就會以官方姿態出面「闢謠」。回應時間多在事發一兩天內,有的甚至當天回應。其中「最着急」的當數劉鐵男,2012年12月6日他被時任《財經》主編的羅昌平以微博形式實名舉報僅4小時後,能源局發言人就指摘舉報「純屬污衊造謠」。但闢謠過後僅幾個月,劉鐵男就被開除黨籍,移送司法機關。


多數被證實的「官謠」,只簡明扼要地「否認」,面對公眾質疑,鮮有具體解釋及證據。如2011年網傳昆明發改委副處長成建軍豔照,發布人稱「撿到U盤(手指)請有關部門收貨」,發改委回應稱「查無此人」。但及後證實,發改委不但確有其人,照片也是真的,當事人其後被開除黨籍及開除公職(雙開)。


發官謠者僅三成被問責

內地政府過去半年來展開一系列「謠言」打擊活動,逮捕、禁言多個所謂網絡大V的意見領袖,近期更關閉整頓、通報批評多家報紙、雜誌以及網站;但似乎對自身造成的「官謠」容忍度卻特別高。盤點發現,在這逾10宗「官謠」中,僅3成相關發布者被問責,包括劉鐵男落馬後,其發言人被調離能源局;貴陽學生參與強拆事件中,區政法委書記劉光祥因發布不實消息被免職等。其他案件中最初發布「官謠」的發言人或機構究竟是否受到處罰,均無下文。


專家:犯濫用職權罪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副院長張志安副教授表示,各種「官謠」的產生,緣於政府部門長期趨利避害的慣性思維,同時也與政府長期壟斷話語權密切相關。「官謠」每次出現,政府公信力就會再次降低。他認為,需要進一步完善問責機制,保證「官謠」發布人應與散布「民謠」者一樣受到懲罰。


中國社科院法學教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前副院長陳春龍指出,在薄熙來案審理中,檢察官指薄熙來批准當局發布王立軍接受「休假式治療」的虛假消息,「起訴書中明白無誤地說明,官方造謠屬濫用職權罪。發布官謠是犯罪,屬濫用職權罪。」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