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94%市民在元旦投票贊成「特首提名程序應包括公民提名元素」,一面倒的民意看似清晰反映港人意願,但在「公民提名」四字以後,於投票選項加上「元素」二字,只留尾巴縱容篩選存在。姑勿論民主派山頭林立,倡議方案五花八門,但提出政改方案必須符合「無篩選」的民主原則,本是人所皆知的共識,否則各黨各派也不會參與民陣舉辦的「公民提名無篩選」元旦遊行。
在「公民提名元素」的框架之下,「直接提名」和「公民推薦」的提名方式均容許市民提名特首候選人,但兩者絕不能相提並論,前者要求候選人取得一定數量市民提名,便能直接成為特首候選人,後者要求候選人在取得市民提名以後,經提名委員會「確認」方能成為正式候選人。
假若2017年香港落實「公民推薦」,即使余若薇取得10萬市民提名,但在「確認」程序下,提名委員會擁有權力選擇「不確認」余若薇的參選特首資格,不論提名委員會如何擴大選民基礎,這位10萬選民的民意代表,終有可能被一個千餘人組成的提委會,強行奪走參選特首的機會。可見公民推薦只會造成「少數人篩走多數人意願」的情况發生,千多個提名委員在特首候選人上擁有最終否決權,只是700萬人的特權階級。
別以為只有陳弘毅支持公民推薦,鄭宇碩教授在12月11日表示「真普聯已作讓步,認同公民提名候選人須經提委會確認」,戴耀廷在1月2日也提出「公民聯署推舉再由提委會通過整體議案確認,才能正式成為候選人」,為了符合李飛的「機構提名」聖旨,真普聯召集人和佔中運動發起人不約而同地以「公民推薦」取代「直接提名」,倡議一個違反民主原則的提名制度,只讓人憂心港人會否只能爭取一個名存實亡、萬劫不復的偽普選。
為了增加提委會否決公民提名候選人的權力而佔領中環,實在說不過去。
作者是學民思潮召集人
在「公民提名元素」的框架之下,「直接提名」和「公民推薦」的提名方式均容許市民提名特首候選人,但兩者絕不能相提並論,前者要求候選人取得一定數量市民提名,便能直接成為特首候選人,後者要求候選人在取得市民提名以後,經提名委員會「確認」方能成為正式候選人。
假若2017年香港落實「公民推薦」,即使余若薇取得10萬市民提名,但在「確認」程序下,提名委員會擁有權力選擇「不確認」余若薇的參選特首資格,不論提名委員會如何擴大選民基礎,這位10萬選民的民意代表,終有可能被一個千餘人組成的提委會,強行奪走參選特首的機會。可見公民推薦只會造成「少數人篩走多數人意願」的情况發生,千多個提名委員在特首候選人上擁有最終否決權,只是700萬人的特權階級。
別以為只有陳弘毅支持公民推薦,鄭宇碩教授在12月11日表示「真普聯已作讓步,認同公民提名候選人須經提委會確認」,戴耀廷在1月2日也提出「公民聯署推舉再由提委會通過整體議案確認,才能正式成為候選人」,為了符合李飛的「機構提名」聖旨,真普聯召集人和佔中運動發起人不約而同地以「公民推薦」取代「直接提名」,倡議一個違反民主原則的提名制度,只讓人憂心港人會否只能爭取一個名存實亡、萬劫不復的偽普選。
為了增加提委會否決公民提名候選人的權力而佔領中環,實在說不過去。
作者是學民思潮召集人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