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日朝製造麻煩北亞險峻 中美俄須合作確保和平長青網文章

2014年01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1月05日 06:35
2014年01月05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美國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到靖國神社參拜的反應與以往不同,先是美國駐日大使館在參拜當天迅速發表聲明,說對參拜表示「失望」;之後以國務院名義表達同樣態度。美國感到氣惱,除了是安倍在參拜前一小時才通知美方,更惱是由於安倍令美國的亞洲戰略面臨重大壓力,陷入極其複雜的東北亞地緣政治危機。


安倍參拜刺激朝鮮

美國不滿溢於言表

必須指出,美國絕對不是從消滅軍國主義的根本思考反對安倍晉三參拜,10年前時任首相小泉純一郎多次參拜,美國態度從未像這次激烈,這是因為今次安倍不僅是不給臉美國,而是極可能觸動更凶險的朝鮮危機。金正恩上台至今,美國對他一直小心翼翼,畢竟朝鮮擁有製造核武能力,加之中程導彈技術早已掌握,美國對朝鮮圍而不堵,盼望通過六方會談與平壤保持對話,以柔對剛,控制朝鮮。


可是安倍晉三今次參拜把美國如意算盤一腳踢翻,雖然現時無法清楚得知朝鮮國內局勢,但若金正恩如西方觀察家所言,是通過軍隊剷除姑丈張成澤,軍方勢力必然大增,戰爭風險升高。如今朝鮮歷史上「傳統敵人」日本的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對此時亟需仗靠民族主義鞏固權力的金正恩而言,可以說有大條道理做出危險之舉,把局勢逼進戰爭邊緣;外交是內政的延續,往往是當權者內政不彰轉移視線之舉。事實上,上月朝鮮曾致電韓國當局,不滿有人在金正日去世兩周年舉行反朝示威,稱會在「不作預警之下攻擊韓國」。首爾方面則說若有挑釁則堅決應對,中國外交部表示「堅決反對任何損害朝鮮半島和平穩定的言行」。差不多同一段時期,解放軍瀋陽軍區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分析家認為是同朝鮮局勢有關。


朝鮮強調擁核是其主權,不過由於核武殺傷力巨大,擁核國家須對此公開顯示負責態度,中國在1964年成功試爆原子彈翌日,國務院發表聲明,「任何情况、任何時候,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嗣後半世紀,中國信守承諾,亦沒有輸出核武技術。一向桀敖不馴的以色列被認為早擁核武,也沒有動輒對阿拉伯國家施以核威脅,其他核武俱樂部成員皆如此,唯獨朝鮮令人放心不下。


東北亞人口近4億

朝鮮擁核須負責任

兩韓所在的朝鮮半島、日本以及中國東北華北一帶人口密集,單是東三省及河北和北京人口總數近2億,朝鮮半島及日本亦近2億之數,不要說核戰爆發,不幸核泄漏都會禍延數億無辜平民。因此,區內核武國家都須以負責任態度處理核武,朝鮮近期的言行卻不能予人信心,反之火上加油,把東北亞進一步推向戰爭危機邊緣。


朝鮮心向美國是人所共知的國策,但美國此刻難以與朝鮮對話,否則無以向日本及韓國交代,但美國至低限度可以抑制日本右翼言行,無謂刺激朝鮮。俄羅斯及中國對朝鮮皆有一定影響力,歷史關係深遠,雖然張成澤的判決書隱然有着針對中國的影子,但畢竟中國就在其鄰,只要俄羅斯及美國堅守無核和平立場,朝鮮難以在中美俄大三角互相矛盾之中得利,這可以在相當程度上,壓抑其冒險一博的空間。


西方一直視中國對朝鮮「有辦法」,這些年中共確盡了兄弟黨責任,希望朝鮮發展好經濟,但事實看來似乎並非如此,北京更非西方認為的可以獨力說服朝鮮。從近期中國外交部就朝鮮問題的發言看,北京對朝鮮的耐性已到極限,觀乎習近平在東北亞外交的作風,不可能出現臥榻之側有人鼾睡情狀,一種新型的中朝關係已然成形,60年來的「鮮血澆成的友誼」褪色已成定局;中國此刻需要的不是共同對抗「美帝國主義侵略者」的戰友,而是一個為自己言行負責的鄰國。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