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倫敦單車客覺得Skycycle計劃或更適合香港多一點,近年不少國際調查亦愛以一個城市是否 「bicycle-friendly」,作為城市是否「宜居」的指標,本地單車友則說香港連單車政策也沒有,甭說「單車友善」。
「市民踩單車的真正場地是街道。」香港單車資訊網網主 Jim Lai說,現時不同政府部門對「單車」的用途莫衷一是︰康文署視單車為「休閒活動」;但運輸署、警方又會以「交通工具」來看待單車,而且執法嚴厲。「各部門之間連『單車』的定義也未能『對口』,根本談不上單車政策。」他說。
另外,本地的交通系統對單車也並不友善。單車上巴士需要摺車和拆轆;港鐵更視單車為「行李」需要拆轆及包裝好,才有可能入閘。連天星小輪,每班船只限下層上六部單車,即使下層沒有太多乘客。「試過十位車友一起踏單車過海需要等兩班船才能一同渡海。這些規則比較僵化。」Jim說。市民若要「大渡海」上班的人士,單車實在難以與交通系統配合。
台灣YouBike大熱
最近又有消息說沙田區將會推行全港首個「自助單車租賃」系統,可望於今年年末推行,試點是來往東鐵大學站及科學園。相較其他大中華地區如台北、杭州,香港的公共單車服務發展可說是大墮後。台北的公共單車計劃 YouBike,近年廣受台北市民甚至遊客的熱烈歡迎﹙網上瘋傳周杰倫也是YouBike粉絲﹚——因為借車點實在多,借還手續方便,價格便宜。Jim 試過在台北踩 YouBike,從火車站踏去台北101︰「只要有手機、悠遊卡,首次借車我花了大約十分鐘登記付款便可以,非常方便。單車的型號是女裝車,專供沒有特別騎車裝備也可以使用的。希望他日香港有此計劃時,也會考慮到這一點。」
這個系統是否能成功言之尚早,但相信是推動公共單車的第一步。市民除了在假日在吐露港踩單車作消閒活動,這計劃亦有助大家嘗試以單車作為「通勤」的交通工具。
文 蔡琇莹
「市民踩單車的真正場地是街道。」香港單車資訊網網主 Jim Lai說,現時不同政府部門對「單車」的用途莫衷一是︰康文署視單車為「休閒活動」;但運輸署、警方又會以「交通工具」來看待單車,而且執法嚴厲。「各部門之間連『單車』的定義也未能『對口』,根本談不上單車政策。」他說。
另外,本地的交通系統對單車也並不友善。單車上巴士需要摺車和拆轆;港鐵更視單車為「行李」需要拆轆及包裝好,才有可能入閘。連天星小輪,每班船只限下層上六部單車,即使下層沒有太多乘客。「試過十位車友一起踏單車過海需要等兩班船才能一同渡海。這些規則比較僵化。」Jim說。市民若要「大渡海」上班的人士,單車實在難以與交通系統配合。
台灣YouBike大熱
最近又有消息說沙田區將會推行全港首個「自助單車租賃」系統,可望於今年年末推行,試點是來往東鐵大學站及科學園。相較其他大中華地區如台北、杭州,香港的公共單車服務發展可說是大墮後。台北的公共單車計劃 YouBike,近年廣受台北市民甚至遊客的熱烈歡迎﹙網上瘋傳周杰倫也是YouBike粉絲﹚——因為借車點實在多,借還手續方便,價格便宜。Jim 試過在台北踩 YouBike,從火車站踏去台北101︰「只要有手機、悠遊卡,首次借車我花了大約十分鐘登記付款便可以,非常方便。單車的型號是女裝車,專供沒有特別騎車裝備也可以使用的。希望他日香港有此計劃時,也會考慮到這一點。」
這個系統是否能成功言之尚早,但相信是推動公共單車的第一步。市民除了在假日在吐露港踩單車作消閒活動,這計劃亦有助大家嘗試以單車作為「通勤」的交通工具。
文 蔡琇莹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