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展電子教育 須有規劃藍圖長青網文章

2014年01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1月07日 06:35
2014年01月07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低頭一族」不是成年人的專用名詞,而是社會各階層各年齡群體的特性。在社交場所,為求安撫活躍好動、精力無限的小朋友,父母會給小朋友一部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讓他們把玩,網絡遊戲、看卡通片或塗鴉,只要一機在手,就可以令小朋友乖乖坐下,這些電子產品成為年輕一代父母恩物。隨着網絡科技迅速發展,搜尋資訊就在指尖間,即使足不出戶,只要一機在手,便能知天下事。在線學習是大勢所趨,商界早已透過成立公司內聯網建立網上學習軟件,讓員工隨時隨地上網學習,在提升員工技能及知識的同時,還可以降低培訓成本。


預期較印刷課本廉宜五成

近年愈來愈多人談論電子教學的可能性,香港政府早於回歸後投入資源並制定相關政策,在學校硬件發展及課程軟件開發方面作出推動,但成效未見顯著。教育局早前亦推出了第二期電子教科書市場開拓計劃的申請,預期定價能比印刷書本便宜四至五成。可惜,只有57份編製電子教科書申請,較第一期少,而獲批的則有20份。


其實教學成本不應該作為發展電子教科書的主要考慮因素,最大的誘因是在於它的內容可以與時並進,迅速更新,提升上課的互動氣氛及學習興趣,還可以大大減輕莘莘學子們背包的重量。就好像在職場上,大家不會再提着大包文件開會見客,改為用平板電腦向客戶展示建議書。


學校硬件未能全面配合

市場上有不少爭論,認為電子書不能取代紙印書本,因為學校硬件未能全面配合,基層家庭亦都未必可以負擔平板電腦的費用,亦有意見認為坊間電子書質量參差,監督困難。這些都是確實的挑戰,但如果大家認同電子教育是大勢所趨,我們就必須要制定一套周全的規劃藍圖,例如是否應該規定新建學校必須具備無線上網設施?


在課程發展方面,教育局的角色是策略性的,不應只做監管,應否採取積極角色提供一套課程標準,及開發一個公用、共同的上載、下載平台(如Amazon)及劃一的電子書規格?在推動學生使用平板電腦,對基層家庭仍然是一個負擔,政府能否有相應的資助計劃,做到每個學生「一人一平板電腦」?

學生能否一人一板腦?

萬事總是起頭難,正如1970年代推行教育普及化,令每個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機會。在今天21世紀是電子科技的年代,我們要好好裝備香港的下一代,才可以與國際接軌。


中電企業發展總裁

[莊偉茵 莊諧並重]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