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無綫王國一時無兩 賣盤告終長青網文章

2014年01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1月08日 21:35
2014年01月08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上海灘》內許文強和馮程程的刻骨愛情,《網中人》的阿燦一口氣狂吞30個漢堡包,到周星馳在《蓋世豪俠》裏一句「飲杯茶、食個包」帶起1990年代無厘頭文化,陪伴香港人成長的無綫電視,在廣播道稱霸「五台山」,造就日後一台獨大局面。不過邵逸夫的子孫無意接手無綫王國,他晚年將無綫交由妻子方逸華打理後準備賣盤,最終市值逾200億元的電視王國,落在「殼王」陳國強手上,正式改朝換代。


意識電影大勢不再 轉戰電視

在不少香港人心目中,無綫等於六叔、六叔也就是無綫,不過無綫於1967年成立時,首任董事局主席其實是利孝和,邵逸夫只是其中一名創辦人。1980年利孝和逝世,邵逸夫才接任主席。19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電視機日漸普及,邵逸夫意識到電影的蓬勃時期已過,邵氏又面對嘉禾、新藝城等競爭,故決定全力轉戰電視圈。


《輪流傳》成首套腰斬劇集

在邵逸夫領導下,無綫1970年代在廣播道「五台山」,即無綫、麗的及佳視三間電視台、及港台、商台兩間電台所在地,成功稱霸視壇,憑藉多套膾炙人口的電視劇集和綜藝節目,無綫獨大局面漸成。佳視於1978年倒閉,無綫收視率一直領先麗的,只有在1980年邵逸夫當上無綫主席那一年,麗的播放的《大地恩情》極受歡迎,大有追上無綫之勢,令無綫不得不腰斬正播映的《輪流傳》,成為無綫首套被腰斬的電視劇集。


曾遭敵意收購 邵「棄車保帥」

多年來,無綫主要收入來源都是本地免費電視業務,但其實早於1970年代末期,無綫已積極拓展海外業務,1976年成立電視廣播國際(TVBI),開拓海外的節目發行及錄影帶租賃服務,業務網絡遍及逾30個國家。至2004年,無綫終於獲內地政府批准「落地權」,旗下兩條節目頻道翡翠台及明珠台可合法在廣東省9個城市的有線電視網絡播出,無綫可跟內地攤分插播廣告收入。


過去邵逸夫主要透過邵氏兄弟(0080)及邵氏基金控制無綫32%股權,成為無綫大股東,不過無綫股權亦曾出現變化,較為顯著是1988年,富商郭鶴年(現南華早報集團大股東)曾透過嘉里集團,以22億元向奔達國際買入無綫30%股權,至1996年郭鶴年欲敵意收購無綫,後因邵逸夫採取「棄車保帥」策略,出售電業企業(當時業務包括華星娛樂、見聞會社和《香港電視》雜誌等)股份套現4億,力保無綫的控制權。


2011年易手陳國強 改朝換代

由於邵逸夫子孫無意接掌無綫王國,在2006年開始,已傳出無綫可能易手消息,最後在2011年1月26日,邵氏兄弟落實出售手上約26%電視廣播持股,賣盤予「殼王」陳國強與台灣女首富王雪紅的財團,涉資約62億元。2012年3月完成出售股份,邵逸夫妻子方逸華亦於同月宣布辭任無綫董事局,陳國強接手無綫電視,正式改朝換代。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