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作為忠實德國Riesling(白葡萄雷司令)迷,每當興致勃勃地向朋友推介Riesling如何迷人時,總會換來潑冷水的一句﹕「我不太喜歡甜的白酒……」。其實,Riesling並不一定「甜甜哋」或「好甜」,酒標上註明 「Trocken(Dry)」的德國乾身白酒選擇多的是,各自散發不同花香、果香、蜂蜜味、礦物味……
Riesling是原產自德國的白葡萄,可以釀製成乾白、半乾、半甜、甜白或冰酒。酸度高,口感清新,酒精度相對較低,擁有迷人的花香、果香及礦物味道。不同產區各自有其獨特個性,喜愛它的,自會愈飲愈愛。
13產酒區不同風格
德國共有13個產酒區,包括Mosel(前稱Mosel-Saar-Ruwer)、Nahe、Rheingau、Rheinhessen、Pfalz、Baden、Franken、Ahr、Mittelrhein、Württemberg、Hessische Bergstrasse、Saale-Unstrut及Sachsen。當中,在香港「曝光率」較高的是Mosel(摩澤爾)、Rheingau(萊茵高)和Pfalz(普法爾茨)。
如王后國王王子
曾經參加過由一個Master of Wine主講的德國Riesling tasting class,她有一個十分有趣又貼切的比喻﹕「Mosel區釀造出來的Riesling就像一個漂亮公主,Rheingau則像一個英俊王子,而Pfalz就像一個花花公子。」
最近向她再提起,她略略「修正」了一下﹕「Mosel是一個漂亮高貴的王后,Rheingau則是一個國王,Pfalz則是一名瀟灑不覊的王子。」不管哪個版本的比喻,或多或少,也能從中領略到不同產區Riesling的特性。
概括來說,Mosel區的Riesling出品,酒體較輕盈,以清幽花香主導,味道清新怡人,酒精度偏低;來自Rheingau區的,酒身及果味均相對較豐富,充滿礦物味;至於Pfalz的,酒體明顯地豐潤,花香及果香亦明顯地外露張揚,酒精度較高。
同一Riesling品種,因着不同產酒區及氣候,可以散發着截然不同的迷人風格,愈飲,愈覺酒的國度何其遼闊,「酒海」無涯。
糖分高低分6級
德國的Pradikatswein(Superior quality wine,優良產區特等葡萄酒),主要按其葡萄收割時糖分的高低劃分作6個等級,可以是Trocken(Dry/乾身)、Halbtrocken(Half-dry/半乾身)、Feinherb(off-dry/沒有法定規範,一般等同或比Halbtrocken稍甜,但又未至於半甜程度)、Semi-sweet(半甜)或是十分甜的白酒﹕
乾 半乾 半甜 甜
(1) Kabinett﹕大概9月份收採,由正常成熟度的葡萄釀製,可以乾身,亦可以半乾,酒體較輕盈,通常充滿青果味道。
(2) Spatlese﹕遲摘酒。由比正常成熟收成期遲一周才採摘的葡萄釀製,一般來說,甜度較Kabinett高,但亦可以是酒體較豐厚的乾白。
(3) Auslese﹕逐串葡萄精選酒。經過人手逐串篩除,採用真正的遲採葡萄釀製,通常是半甜或甜酒,亦可以製成乾身或半乾身的優質白酒。
(4) Beerenauslese(BA)﹕逐粒葡萄精選酒。收採時間更晚,部分的葡萄上面已長出「貴腐黴」(noble rot)。味道濃郁豐富,屬罕貴甜酒。
(5) Eiswein﹕冰酒。待葡萄處於結冰的狀態才採摘釀製的甜酒。
(6) Trockenbeerenauslese(TBA)﹕枯葡萄精選,全由感染貴腐黴的葡萄釀製而成,糖度濃縮,產量極少,並非每年都可生產,矜貴難求。
配酸甜菜式效果佳
一直以來,較諸法國、意大利或西班牙葡萄酒,德國Riesling 的「入屋」指數明顯偏低。但近年,逐漸多了專業侍酒師及酒評家發掘Riesling在配襯味道酸酸甜甜或帶辣菜式方面的出色效果,故坊間亦出現了以不同甜度的Riesling白酒來配襯各式中菜的wine dinner。
當然,food and wine matching並不是一條可以計算的公式,口味及喜好因人而異。對我來說,其實簡簡單單一支dry或off-dry的Kabinett或Spatlese,酸度充足,香氣怡人,足以讓我由頭盤一直吃至各碟蒸炒燜炸小菜。至於BA、Eiswein或是TBA,本身已經是一道甜品,不用配襯任何食物,飯後淺酌,大概可以是一頓晚餐的完美句號。
對比起其他地區同樣頂級的甜酒,如法國的Sauternes或匈牙利的Tokaji,我仍然首選由Riesling釀製的甜酒,儘管糖分含量高,但有足夠的酸度平衡,甜而不膩,仍然散發出清新的花香果香。始終,情傾Riesling。
文、圖﹕梁惠齡
編輯﹕鍾家寶
food@mingpao.com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