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軍隊打不贏,一切等於零」,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自2012年底掌軍以來,在多次地方軍區實地考察中一再強調各部隊須「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主張可見,習近平深知解放軍上下貪腐、弄虛作假以致戰鬥力成疑的積習,問題在於,怎樣才能有效改善軍隊的戰鬥力呢?
習強調部隊須「戰之必勝」
國防大學政委劉亞洲上將告誡:「世界上什麼都可以重複,唯獨戰爭不能複製還原。上一場戰爭的作戰樣式,作戰理論已是明日『黃花』,下一場又將是全新的作戰形態。」假如上述「戰爭是一場異化一場」理論成立的話,除了視人命如草芥的人海戰術外,則不論是機械化、信息化,還是劉亞洲口中的生物化戰爭,創新都將是戰勝的靈魂所在。
然而思想開放及創新意念,與內地數十年來強調的聽話、服從,甚至「不搗亂」的教育原則存在根本上的矛盾,單靠抄襲和「山寨」既造不出「出奇不意」的產品,也孕育不出「出奇不意」的戰鬥方略,在如此教育氛圍和環境下成長的孩子雖「勤勤懇懇、聽教聽話、服服貼貼」,但「針無兩頭利」,他們每每缺乏當今不論在商界或戰場上亟需的創新意念。
軍方注重服從 難接觸新事物
推而廣之,在內地現行教育制度培育出來的大部分青少年,在加入部隊後,在解放軍當下最注重的思想純潔,絕對聽黨指揮的要求下,許多信息和資料都不能接觸,包括互聯網上各種針鋒相對,甚至被認為「大逆不道」的理論和觀點。結果,他們對外界新鮮事物的認識,難以避免地受到大幅限制,從而阻礙了他們的創新意念的開拓。
內地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臨終前所提出「中國的大學為什麼培養不出有創造力的科學家?」,改革內地數十年來的教育制度中廣受非議的不提倡獨立思考的弊病,恐怕既是回答錢學森之問的可能答案,亦可能是開啟習近平「戰之必勝」疑竇的鑰匙。
明報記者 蔡志郁
習強調部隊須「戰之必勝」
國防大學政委劉亞洲上將告誡:「世界上什麼都可以重複,唯獨戰爭不能複製還原。上一場戰爭的作戰樣式,作戰理論已是明日『黃花』,下一場又將是全新的作戰形態。」假如上述「戰爭是一場異化一場」理論成立的話,除了視人命如草芥的人海戰術外,則不論是機械化、信息化,還是劉亞洲口中的生物化戰爭,創新都將是戰勝的靈魂所在。
然而思想開放及創新意念,與內地數十年來強調的聽話、服從,甚至「不搗亂」的教育原則存在根本上的矛盾,單靠抄襲和「山寨」既造不出「出奇不意」的產品,也孕育不出「出奇不意」的戰鬥方略,在如此教育氛圍和環境下成長的孩子雖「勤勤懇懇、聽教聽話、服服貼貼」,但「針無兩頭利」,他們每每缺乏當今不論在商界或戰場上亟需的創新意念。
軍方注重服從 難接觸新事物
推而廣之,在內地現行教育制度培育出來的大部分青少年,在加入部隊後,在解放軍當下最注重的思想純潔,絕對聽黨指揮的要求下,許多信息和資料都不能接觸,包括互聯網上各種針鋒相對,甚至被認為「大逆不道」的理論和觀點。結果,他們對外界新鮮事物的認識,難以避免地受到大幅限制,從而阻礙了他們的創新意念的開拓。
內地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臨終前所提出「中國的大學為什麼培養不出有創造力的科學家?」,改革內地數十年來的教育制度中廣受非議的不提倡獨立思考的弊病,恐怕既是回答錢學森之問的可能答案,亦可能是開啟習近平「戰之必勝」疑竇的鑰匙。
明報記者 蔡志郁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