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老牌香港郵票拍賣公司Interasia Auctions,今天(1月11日)舉行的拍賣會項目中,最引人注目的,除了1897年大清郵政紅印花加蓋改值3分暫作4分票,以及大票幅「全國山河一片紅」,還有收藏家殷切期待的幾封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信函,包括由香港寄出並已知存世最古老之信函,以及自天津及台灣寄出的古老信函,全也是中國郵政歷史的瑰寶。
記者從小沿用祖父所教的集郵方法,把信封放進水中,讓信封上的郵票膠水溶解便可撕下郵票,然後風乾,最後把郵票放進郵票簿內保存。然而過了接近半個世紀,記者才從集郵專家口中得知,集郵的最佳方法是連郵寄的信封一起保存,不要將郵票撕下。
實寄封比罕有郵票難求
專營中國、香港和亞洲區郵票及郵政古董拍賣的Interasia Auctions董事,有30年郵政物品專業拍賣經驗的舒耐特(Jeffrey Schneider)向記者解釋:「要找一枚罕有的郵票不難,這30年來經過我手的中國珍貴郵票多不勝數,『金猴』、『一片紅』,什麼郵政史上第一枚郵票,又或是錯體郵票,我也一一遇上過。但郵票仍貼在信件上,也清楚看到當年郵政蓋印的便不多,這些都代表了歷史的一點一滴,是玩郵票收藏家真正追求的樂趣。」
舒耐特舉例,今次拍賣中有一封1884年罕有台灣打狗(即今日高雄市)海關郵政局寄往日耳曼Oldenburg侯國,為已知存世僅三項之一的印有台灣府海關掛號郵戳之「實寄封」(經郵政部門實際寄達的信函),因很多當時的實寄封已遭銷毁。而這實寄封上有多地海關郵政蓋印,除了寄出地打狗和目的地Oldenburg,還包括廈門等地的郵政蓋印,顯示當時信件須經多個關口才可寄出海外,乃中國郵政系統發展的重要文物。其他兩項在2013年7月的拍賣會分別以230萬及460萬港元成交,三項實寄封來自同一個德國男子寄給父親的信件,其價值之高,皆因正值中法戰爭的時期,特別有歷史意義。
1949年後中國郵票吸引力稍遜
舒耐特在訪問中大部分時間只提中國的珍貴郵票,是否中國郵票有特別的價值?他說:「我們發現中國大陸專業收藏家人數於近年顯著上升,加上海外華人與非華裔收藏家的追捧,促使中國郵票成為全球最趨之若鶩的珍品之一,這也跟中國歷史的多變有密切關係。收藏家所追求的中國珍貴歷史郵票及郵務品大致分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1878年前,當時只有官方的驛站;第二個時期是1878年至1897年,1878年大清帝國設立郵驛遞送機構,發行了第一個郵票『大龍郵票』;第三個時期是1897年至1949年,1897年大清帝國郵政局成立,當時多個郵政局也是由外國人主理。」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舒耐特表示那時代的中國郵票種類千篇一律,圖案相似,不甚吸引收藏家的注意,只有某款限量的、出產年期短的、錯體的郵票才有市場,如「全國山河一片紅」及「金猴」因量少才有炒賣市場。
舒耐特表示,中國郵票曾於2005至2009年出現短暫價值暴漲,然後於2011年底調整,不過它們至今仍然有價有市,價值更比10年前上升兩倍甚至以上,市場調整基本上沒有影響到它們的升值潛力。
【寄一封信要貼兩國郵票】
1882年天津寄美國紐約封連大龍薄紙郵票與美國郵票(拍賣前估價為100萬至120萬港元),是同時貼有該兩國郵票並已知存世保存最完好之八個實寄封之一,背面(圖2)有兩個1分及一個5分大龍郵票,印有天津蓋印,封面印有當時設於上海的美國郵局蓋印及美國郵票(圖1)。
歷史:當時中國的郵務,如要寄信到海外,須先送到外國駐中國的郵局直接處理,加蓋才可寄出。
【香港最古老信函】
傳教士之信
由香港寄出並已知存世最古老之信函(拍賣前估價為25萬至30萬港元),撰信者及寄件人是享負盛名的基督教傳教士J.R.Morrison。(圖4)
歷史:舒耐特表示這古老信中內容證明了當年因鴉片戰爭,很多英國人被逐出中國大陸,如基督教傳教士J.R.Morrison,及後走到澳門也被葡萄牙驅逐,最後定居於香港。
【加蓋改值郵票】
3分變4分
(圖5)1897年大清郵政紅印花加蓋改值3分暫作4分票,僅發行過25枚。(拍賣前估價為120萬至150萬港元)
一印再印
(圖6)郵票特別之處是,因為3分加印4分第一次用了紫色墨水,發覺不顯著,再以黑墨水加印一次,所以「4」字旁有紫色「4」的殘留部分。當時加印顏色的只有一版25張的3分郵票,所以存世亦只有這25張。
歷史:1896年舊有民信局結束,取而代之是1897年大清帝國郵政局成立,但首半年未有新郵票印製,所以使用舊有的3分郵票,加上4分印暫時使用。
【見證輾轉郵寄路線】
罕有實寄封
1884年台灣打狗(今稱高雄)寄往日耳曼Oldenburg侯國掛號封(拍賣前估價為100萬至150萬港元),印有台灣府海關掛號郵戳之實寄封。(圖7,8)
歷史:寄信之日(1884年8月5日)正值中法戰爭,信件由打狗(Takow)寄出,封背清楚看到打狗海關郵政印蓋(圖8),先經廈門海關(9月17日),再經駐廈門的英國客郵局送出,輾轉寄抵目的地。兩枚香港郵票是英國客郵局貼上的郵資(當時所有駐中國的英國客郵局全由香港郵政當局統轄)。多個蓋印顯示信件經多個關口才可寄到海外,見證了當時中國郵政系統的組成。
■舒耐特(Jeffrey Schneider)Interasia Auctions董事
英國集郵協會專業委員會資深成員,於1983年為佳士得籌備有關中國及亞洲的拍賣會時,開始全面投身亞洲集郵事業,其後更在香港和新加坡兩地為佳士得籌辦郵票拍賣會。擁有逾30載的郵政物品專業拍賣經驗。
文:簡一鋒
編輯﹕王翠麗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