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街知巷聞﹕地名搞錯了?長青網文章

2014年01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1月12日 06:35
2014年01月12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有時候,城巿發展太快,交通四通八達,我們卻愈不懂得認路。


或許你早發現,便利店不能再是認路的標記,因為舉目四處都是;本來認住了的高樓大廈,都不再鶴立雞群,因為旁邊的大樓,蓋得比它還要高,卻又一式一樣。


低頭鑽進地底,區與區之間的風景斷裂了,無法再連接起來。


我們大概都忘記了,這片土地本來是什麼面貌,反正它早已被密密麻麻的大廈遮掩得體無完膚。


只有照片,永遠忠誠地替我們留住記憶。


在還未有高樓大廈、海岸線還未被填得齊齊整整的年頭,人們辨認地方的方法,靠的,是他們本來以為不會改變的地形。


地鐵創造天后炮台山

港島最北的角落,稱為「北角」;而從維多利亞城向東望過去,海岸最突出的,叫「東角」,即是我們現在說的崇光百貨。不過,因為交通的出現,尤其鐵路,地名都被挪移了。歷史博物館一級助理館長黃廼錕說,就好像銅鑼灣,本應在現今的電氣道一帶,因為海岸形狀像銅鑼,所以有這個名字。不過填海了,海岸向北移,線條被拉直,都看不出形狀了。但為什麼崇光一帶的東角,現在才叫銅鑼灣,而本來的銅鑼灣,卻叫做天后、炮台山?「當時的電車總站在東角一帶,電車公司卻偏想叫它做『銅鑼灣』總站。」往後,人們搭車去東角,都說是去銅鑼灣,久而久之,銅鑼灣就「搬家」了。「本來的港島,哪有天后、炮台山!地鐵在天后廟附近建站,才有了『天后』的出現;炮台山,那時純粹因為山上有座炮台,地鐵就叫它炮台山!」真正的炮台山,其實是在鯉魚門附近,不過都已改稱魔鬼山。


地名記錄的歷史失掉了

我以為,地域細分了,人們生活應該更加方便,可是黃館長說,這其實是「錯位」,讓人更混淆。地名被借用,地方與名稱再沒有關係,土地上本來被很多名字記錄下的歷史面貌,都失掉了。「又例如,油麻地就是油麻地,怎會無端端生多個仔出來叫佐敦?旺角就是旺角,怎會多了個太子?那本來是油麻地的佐敦道、旺角的太子道。」黃館長要舉的例子,還有好多,例如電車的屈地街站不在屈地街、火車的大埔墟站其實在太和巿,我腦海裏突然想像,香港地圖上許多名字,原來都是被錯位了。


電氣道

才是銅鑼灣

「你有沒有去過電氣道?電氣道有個街巿,你知不知道它叫什麼名字?」電氣道,位置在現今的天后與炮台山之間,或甚至乎,更多人說那是北角的電氣道。黃館長所指的街巿,卻叫「銅鑼灣街巿」。「那兒才是真正的銅鑼灣。」


我們熟悉的銅鑼灣,在崇光百貨,在時代廣場,不過崇光的位置,往時其實叫「東角」,因為在未有填海以前,東角是從中環向東望,東面最突出的位置,所以,崇光旁有條「東角道」,也有幢「東角中心」;而時代廣場一帶,往時叫「寶靈」,因為現今的堅拿道東鵝頸橋,其實本來是一條運河,名叫「寶靈渠」,由黃泥涌改建而成,把聶高信山與渣甸山之間的黃泥涌峽一帶的溪水引出維港,以當時的總督寶寧(John Bowring)命名。


現在的銅鑼灣之所以叫銅鑼灣,是因為電車。早在一九○四年,電車通車時,銅鑼灣總站同時開始運作。「當時的電車公司,把總站選在東角過少少,卻揀了『銅鑼鑼』做名稱。於是,人們搭電車,就說『我搭車去銅鑼灣』,殊不知那其實本來叫東角。」


大埔墟

原是太和市

(圖a)為舊大埔墟火車站當年面貌,當時的車站位於崇德街,現在已改成香港鐵路博物館,列為法定古蹟。不過,所謂「大埔墟」,所在位置原本其實叫太和巿,真正的大埔墟,並不在此,而在林村河以北,即是今天天后宮以北一帶。


大埔墟建於明代中葉,但因為地處林村河旁,村民過河往往要用橫水渡,在十九世紀末,有人建議興建新墟,便利村民。清政府本以新墟與大埔墟競爭,一直拖延至一八九四年才正式開業,取名太和巿,位置是現在的富善街及仁興街一帶。太和巿開業後,建橋鋪路,交通便利,太和墟順理成章成為村民辦貨地點,取代大埔墟地位。於是,一九一三年,當九廣鐵路要在大埔建站,就選在人流較多的太和巿旁設立火車站,是為「大埔墟火車站」。後來九廣鐵路電氣化,乘客量大增,車站不敷應用,於是另建車站大樓。這座使用了七十年的車站,在一九八三年關閉。


圖中所見,車站門楣有「1913」字樣,是車站落成年份。相片左邊,車站外聚了向乘客兜售土產的小販。早年只有頭等乘客才可在站內候車,三等乘客要在火車到站前十分鐘入車站。站外正前方,正是乘坐頭等、從九龍到達大埔墟的外籍乘客。


黃館長說,後來政府建公屋,先有廣福邨、富善邨,然後再建「太和邨」,不過太和邨並不在太和巿,而在太和火車站旁。


皇后大道東掘斷龍

(圖b)照片攝於約一八七○年代,本來攝影師拍的是轎伕,照片的構圖是以馬場為背景。不過攝影師額外為歷史留下了紀錄。黃館長說,照片右邊,是現在新伊館的位置,左邊可以見到跑馬地墳場的入口,而山上唯一的路,可以推斷就是現在的皇后大道東。不過,當時的人,把這裏叫做「掘斷龍」,「中國人相信,一個山脊,像一條龍脈,開闢這段路,就活生生把這座山本來的山脊掘斷了」。而附近醫院山上的海員醫院,當時的灣仔街坊,也稱之為「掘斷龍山頂醫院」。


【時光漫遊.系列完】

文 陳嘉文

圖 香港歷史博物館藏品、夢周文教基金會藏品

編輯 方曉盈

fb﹕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