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阮紀宏﹕《明報》令人扼腕嘆息長青網文章

2014年01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1月15日 06:35
2014年01月15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做報紙的都希望擴大影響力,老闆可以多賺點錢,編輯記者可以讓新聞無遠弗屆。欲望是無窮的,戒條也要遵守,老闆要取之有道,編輯記者要有倫理操守。這些都是公認的報業生態,但香港相比別的地方的報紙還多了一些制約,一國兩制以及國際胸襟。


《明報》近年憑藉公信力維持在報業的江湖地位,比別的報紙更願意投放資源在調查報道,有時還表現出不畏權貴。任何一家報紙的公信力都是依靠平時每一條新聞都查核事實,不偏不倚,客觀公正才能成功,一旦偏離這個原則,就會出問題。


香港報紙發展空間的限制是不能越過深圳河,這是一國兩制的制約。香港有人要推翻內地的執政黨,不停製造各種事端,香港報紙對香港讀者負責,要報道這些事件,內地沒有理由可以讓報紙到內地發展,偌大的一個市場就像到了口邊的肉而無法往嘴裏送。


沒有內地市場,香港報紙也可以瞄準全球的華人市場,做出一份在全球華人圈具影響力的報紙,老闆可以多賺錢,編輯記者可以擴大影響力。《明報》的老闆與編輯記者,也有過這樣的嘗試,在北美洲辦了4個版本,還計劃過到歐洲與澳洲辦報。可是,不但沒有完全成功,連原有的北美洲4個版本削減到兩個,即使與母公司馬來西亞的報業集團合作,也沒有顯示出協同效應的好處。


《明報》具備擴大在全球華人圈影響的條件,比如母公司的基礎,在星馬分別有報紙,老闆也有這個雄圖大略,但香港人近年的關注只在一個小島和半島的彈丸之地,容不下也瞧不起半點外來因素,《明報》的編輯記者也是香港人,自覺或不自覺接受這個制約因素,毫不足奇也不禁令人扼腕嘆息。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