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周的親子專題是溺愛孩子,可是我們找不到父母願意拍照接受訪問,因為父母只願承認自己寵得孩子像寶,但否認這是溺愛。其實寵愛與溺愛,只是一線之差;家長拿揑得不好,隨時變成怪獸,製造出一班依賴父母才懂生活的港孩。
孩子不能一生都做爸媽懷裏的小寶寶,總有一天要自立。作為父母就要及時學習放手,要不然,愛他變成害他,將來要承受痛苦的,不是別人,正是父母懷中備受保護的「小寶寶」。
雖然家長未必願意自認溺愛孩子,但記者詢問過身邊多個家長、兒童教育工作者和社工,原來大家都遇過溺愛子女的怪獸家長,以下便是其中幾個令人「髮指」的行為:
1. 每次念小三的孩子吃飯時,媽媽便用剪刀替他把食物剪成細塊,方便他咀嚼;甚至特地擔任學校家長義工,只為了午膳時間能親自餵孩子進食。
2. 念小五的女孩,吃飯從來只用湯匙,因為媽媽會把女兒喜歡的餸菜夾到她碗中,故孩子從不需用筷子,也不會替自己夾餸。
3. 為了讓念小一的孩子多睡一點,媽媽會讓孩子在晚上穿著校服睡覺,一大清早把牙刷和面巾遞到孩子跟前,為他穿鞋拿書包,並抱着睡眼惺忪的他到樓下等校車。
4. 8歲的孩子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時,遇上沒空座,媽媽會主動請乘客讓座,理由是「孩子到公園玩完很疲累」。
5. 14歲少年仍不懂得煲水,沒有「水滾」的概念,從不入廚房。家中沒有食物時,自己不懂叫外賣或煮即食麵,指定要傭人或父母外出買給他。
看過以上例子,作為家長的你,想過自己是否以上一員嗎?這些誇張又真實的情况,其實經常出現在你我身邊。以上各例,都顯示出孩子欠缺自理或解難的能力,但問題源頭並不在小朋友身上,而是在家長。
專家:多數怪獸家長性格使然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Pario兒童•親職教育中心服務主任廖李耀群表示,家長出現過分溺愛子女的行為,大都是家長的性格使然。「有些人特別喜歡保護別人,特別是全職媽媽,很享受照顧孩子的過程。她們會覺得用湯匙吃飯、不懂得叫外賣是很小事,不認為這樣對小朋友的成長有很大影響。又或者,在她們眼中,孩子永遠是不懂事的嬰兒,所以才會事事代勞。」她指出,家長經常看輕孩子的自理和獨立能力,不信任他們做得到,於是不斷在旁幫忙,反而害了孩子,令他們變得更依賴。
過分憂慮 事事緊張
廖李耀群亦接觸過類似的個案。她說若要這群溺愛孩子的家長醒覺,先要解開他們的疑慮。「有些家長容易憂慮,所以過分緊張子女。遇到有家長仍要替讀小三的孩子剪碎食物,我會先問家長究竟擔心什麼。如果她說擔心孩子鯁到或不懂咬爛食物,我會告訴她,一個人的咀嚼能力在一兩歲時便形成。我看過1個歲半的嬰孩吃龍眼,由剝皮、取肉到吐核都處理得到,那麼為何一個三年級的孩子做不到?」
「至於另一個案,如果家長表示擔心不給孩子夾餸,他們會不吃東西、缺乏營養,那麼他應跟孩子協議,每餐要吃多少飯、多少肉和菜,再給他一隻碟,把他要吃的東西都夾在碟中,要他自己夾來吃;而不是直接把餸菜夾到他的碗中。」廖李耀群說,照顧孩子有很多方法,最重要是家長懂得變通。
文:顏燕雯
圖:黃志東、資料圖片
模特兒(主圖):黃重之、黃太
統籌:陳詠詩
編輯:王翠麗
happypama@mingpao.com
happypama.mingpao.com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