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人行兩高層 齊撐人幣升值長青網文章

2010年07月3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E123 Administrator on 2010年07月31日 05:35
2010年07月31日 05: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人民幣國際化並成為可自由兌換貨幣,是中國的長期國策,但自最近重啟升值後,依然有議論認為人民幣升值將損害出口行業,並導致失業增加。主管貨幣政策的人民銀行,近日即接連發聲反擊,闡述人民幣升值的好處。繼副行長胡曉煉5天內連發3篇文章後,另一副行長易綱亦透過內地傳媒的訪問表態稱,升值抑制了通脹,又加強了人民幣於海外購買力,升值中的受益者是「沉默的多數」。

易綱日前在接受內地「中國改革」訪問時稱,人民幣升值是有利有弊,當中最重要的是抑制了通貨膨脹。他舉例指出,內地現時大豆產品已超過一半是進口,但近期在國際商品大漲價下,內地大豆的價格卻並未大幅飛升,原因即在人民幣升值。「如果不升值,那大豆、豆油、豆粕的價格都得比現在貴20%以上。原油、鐵礦石的道理也是相同的」他指出,原油和鐵礦石跟千家萬戶相連,人民幣升值首先抑制了輸入型通貨膨脹。

指可抵禦輸入型通脹

其次,易綱稱,現時內地公民出國旅遊,送孩子留學,「這些人都受益了,受益者應當說是「沉默的多數」。」只不過,出口行業等受損者聲音更強而已。

至於另一種質疑稱,升值等於外匯儲備虧損,曾有評論指出,外匯儲備一個季度就虧一艘航空母艦。易綱反駁這種看法並不全面,他指這種計算只是帳面轉換,「如果非要進行這種計算,就要同時計算中國的人民幣資產如果以美元計算「賺」了多少」。他稱,中國金融和房地產資產加起來,有大約200萬億元人民幣,超過外匯儲備的10倍。「如果人民幣升值,這些資產用美元來標價,相當於賺出至少十艘航空母艦了。」

易綱明言,假如匯率不對,外需賺錢很容易,企業就不會往內需使勁。匯率扭曲也不利於擴大消費,不利於擴大服務業。不過對於人民幣全面兌換的時間,易綱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過,一般國家從經常項目可兌換到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時間,平均用時大概是7年到10年左右。但中國已經歷了15年,仍未全面放開,不過他指出,「我們沒有時間表,但是參考國際上的做法,人們可以對此事有一個大致判斷。」

另一方面,受到人民幣升值預期高漲,香港的人民幣存款亦水漲船高,上月的人民幣存款已接近900億元,較上月增加約5%(見圖)。

(明報記者楊曦、蘆歡報道)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