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上網習慣私隱利推銷 成新興生意長青網文章

2010年08月0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E123 Administrator on 2010年08月01日 05:35
2010年08月01日 05: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掌握第一手目標顧客的資料,重點出擊,一直為眾多商企所渴求。隨着網絡追蹤技術愈趨精湛隱密,竊取網民愛惡、年齡性別等數據以便相應商品銷售,遂成一門蓬勃發展的生意。

32歲教育軟件設計師普雷斯頓去年曾因內分泌失調問題,在網上搜尋過子宮疾病的資料,之後不久便發覺她所登入的網站相繼出現關於生育的廣告。專為商戶提供目標客戶賺取廣告費的雅虎廣告網站,「發現」少女里德是關心減肥的13至18歲少女,於是里德每登上網站,就見到減肥廣告。26歲的海斯—貝蒂來自哪個地區,喜歡什麼電影、電視節目等個人資訊,也因為隱藏其電腦內的一個間諜程式,全被一間紐約公司暗中探知轉賣——每提供1000名電影愛好者資訊僅獲利1美元(約7.8港元)。她說﹕「我以為保留了一些個人秘密,但顯然不是。」

出售網民資料 日賺39萬

這門網民資料檔案轉售的生意,在過去18個月在全球迅速發展,網民與廣告商之間更有多達逾百個中間人,包括網上偵察公司、經紀及廣告網絡等,把網民資料像股市般進行交易。廣告商從前只會在網站賣廣告,現在卻付錢偵查網民的上網習慣,針對目標客戶發出廣告,甚至直接致電進行「推銷」。

儘管每項資料售價微不足道,但集腋成裘。例如數據交換公司BlueKai出讓的網民嗜好資料,每則最少只售0.001美元,惟日均賣5000萬條,即起碼5萬美元(約39萬港元)。而去年的目標廣告平均為每1000人瀏覽賣4.12美元(約32港元),貴非目標廣告一倍。

資訊買賣被批無王管

雖然有人批評這種資訊買賣「無王管」,然而有業界人士辯稱,買賣不包括個人姓名等重要資料,非但「無害處」,且有助網民獲取最佳資訊﹕「當廣告找對了目標,它便不純粹是廣告,而是重要資料。」

華爾街日報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