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雲南拓南亞通道 解馬六甲海路束縛長青網文章

2010年08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E123 Administrator on 2010年08月03日 05:35
2010年08月03日 05: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正積極打造以雲南為軸,連接華東沿海經濟圈、東南亞經濟圈和南亞經濟圈的陸路通道,最新一期《瞭望》周刊報道,這一戰略在經濟上可助解除馬六甲海路對中國對外貿易的束縛,並在印度洋地區形成一個大型新興貿易圈;政治上,它亦可助中國促進與多個鄰國的關係,鞏固邊防。

馬六甲海峽是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國際航道,承擔全球貿易四分之一以上的貨運量,每年通航10萬多艘船舶。目前中國80%進口石油和60%進出口貨物要經馬六甲海峽,估計每天通過馬六甲海峽的船舶,近六成是中國船舶。中國的貿易和石油安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馬六甲海峽狀况,形成了所謂的「馬六甲困境」。

《瞭望》指出,馬六甲海峽航道狹窄,且泥沙淤積導致航道縮窄,運力日益窘迫,一次普通的沉船事故,可能就會讓馬六甲海峽最少停運1周。馬六甲還深陷海盜和恐怖襲擊威脅。有專家估計,若有人採取自殺式襲擊,攻擊裝滿幾十萬噸原油的油輪,可使馬六甲海峽關閉1年以上。

連接亞洲新興貿易圈

《瞭望》引述內地一名高層智囊人士稱﹕「打通南亞國際通道,最初的原因還是源於『馬六甲困境』。」該名智囊指出,基於上述因素,以馬六甲海峽為核心的海路,已無法滿足中國經濟和亞洲經濟需要,中國有必要開闢新的國際貿易路線,開拓包括中國大西南和大西北地區在內的亞洲發展中地區市場,是以南亞地區「決不僅僅是一條新海路的開通,而是未來亞洲繁榮新動力之所在」。

與繞道馬六甲海峽相比,中國貨物通過雲南經緬甸進入印度洋,可縮短5000公里路程,而經緬甸北部穿過印度恆河流域,到巴基斯坦再進入中亞的陸路通道,全線海拔絕大部分在1900米以下,四季暢通無阻,而且輻射人口多,運輸成本低。《瞭望》指出,早於漢代中國已希望打通這條「西南絲綢之路」,而配合中國的西部大開發戰略,把中國西部與南亞銜接起來,可形成一個面積近1400萬平方公里、人口近29億、包羅中國印度的「超級市場」。

入印度洋路程短5000公里

世界銀行預計,南亞地區今年經濟增長為7%,明年則近8%,成為繼亞太地區後增長速度第2高的地區。雲南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孔燦指出,金融海嘯後,中國和歐美發達國外貿增長放緩,但和東盟、南亞、中東、非洲等地區的增長大幅加快,「目前中國最少三分之一的貿易量通過印度洋,之後可能三分之二的貿易要通過印度洋來實現,過去以太平洋為主的貿易格局,正逐步向太平洋和印度洋並重的局面演進。」

雲南現已修通連接緬甸的公路,並在籌劃進一步延伸至印度的公路;中緬油氣管道項目亦於今年6月正式開工建設,這條全長近800公里的管道,連接緬甸西部深水港皎漂與雲南昆明,2013年運行後每年可輸入2200萬噸原油(約等於中國去年進口石油約一成)及120億立方米天然氣。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