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在投資者蜂擁投向債市之際,部分企業正考慮測試市場極限。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的國債孳息近期急劇下滑,令許多企業債息跌至歷史低位。面對投資者熱捧年期較長、利率較高的債券,部分大企業考慮推出年期長達100年的債券,後者主要風險在於利率有可能急升,從而損害債券本身價值,引起了投資者的戒心。
100年期債券在1990年中及2000年初較為盛行,發行商是少數極具實力的跨國大企業,包括迪士尼、可口可樂、聯邦快遞、福特汽車和國際商業機器(IBM)等,其利率通常為7%至8%。其中,發行100年期債券最多的年份為1993年、1996年和1997年。總體來說,100年期債券供應較少,因為企業需要為其支付溢價,即要在現行最長期資產——30年期美債孳息的基礎上支付額外利息,需要強大業務支持。
今年全球發債3萬億破紀錄
目前,美國利率已跌至歷史低位,引發了企業發債狂潮,令投資者戒心有所減少。根據數據研究機構Dealogic的數據,今年以來全球發行了4129億美元(約3.22萬億港元)債券,打破歷來同期紀錄。投資者目前更傾向長債,今年3年期企債發行量較去年大減五成,30年期企債卻是大增三成。為迎合投資者和鎖定更長期貸款成本,部分大企業或順理成章謀求發行更長期的債券。
野川債券部主管Jim Merli說,發行100年期債券的討論每隔一斷時間就出現,而目前債市火爆,是借貸者考慮發行超長期債券的「大好時機」。在金融海嘯後,由於債券需求極大,美國國內有不少專家提出發行100年期國債,以協助減少居高不下的赤字。美國前副財長Peter Fisher曾稱﹕「若你發行100年期國債,而且在最後50年平穩償還本金和利息,那你就為財政部創造了一個偉大的借貸工具,讓即將來臨的退休世代安然度過這波借貸高峰期。」
儘管如此,超級長債很少在二級市場進行交易,多為保險公司和退休基金持有,因為這可以令其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到期日延長,減少短期管理風險。故此,有市場人士形容它們「傾向成為博物館內的珍藏」。雖然鮮有交易,但100年期企債多年來表現不俗,以迪士尼為例,該公司在1993年發行100年期債券,截至昨日債券價格已升至119.28美元,即較原先價格升逾19%。
最長年期債券達1000年
由於供應和資集額極少,每有100年期債券發售都甚受市場歡迎。例如,福特汽車曾於1997年趁着債息回落發行100年期債券,集資5億美元,結果在發售後25分鐘內全部售罄。IBM曾於1996年12月以7.125厘發行8.5億美元100年期債券,為美國企業史上類似債券中最多。而史上最長期債券是由Canadian Pacific Corporation在1883年發行的1000年期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