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美國雙底衰退陰霾揮之不去,聯儲局被迫延長量化寬鬆實施時間,將到期收回的按揭債券資金重投國債市場。安本資產管理環球股票主管兼世界股票基金經理Stephen Docherty表示,美國出現雙底衰退的機會不大,相信美元及美債將繼續成為避險天堂,現階段可策略性持有新興市場股票,等待收成。
上半年MSCI新興市場指數年初至今跌5.38%,相對MSCI世界指數同期8.14%的跌幅為小,新興國家經濟亦呈現較快增長,頗能引證「經濟脫鈎論」(decoupling)之說。Stephen表示,縱使西方經濟體系疲弱,對亞洲等地的貨品需求減少,亦無礙新興市場由內需推動增長的趨勢,惟短期區內股市的表現將難以獨善其身。他解釋:「新興國家可因應自身的供求支持經濟增長,不過短期內亞股及其他新興市場走勢仍受到外圍影響,即新興與成熟市場表現呈高相關性的情况將會持續。在某個時間,新興股市會開始反映其強勁的基本因素,現時買入新興股票,暫且承受高波幅的市况,可換取可觀回報,我認為相當值得。」
對上市「年資淺」企業有保留
儘管Stephen願意將資金押注在新興市場,但揀股仍相當審慎。他稱,對於區內部分「上市年資」尚淺的企業有保留,畢竟管理層的應對危機能力仍有待時間驗證,尤其是中資股,所以基金寧願揀經營內地業務的本地股份。「我們十分重視管理層的往績及了解公司如何在危機時期運作。市道好之時,公司如何運用其現金流也是值得注意的事,到底它們會回饋股東,恃機增強資產負債表水平,還是胡亂揮霍呢?這些關注的焦點,無論對紅籌、國企或A股公司而言均屬挑戰。所以,基金在進行中國相關投資時,會寧願選擇一些經營內地業務的本港股份,至少它們有以十年計的成績可參考。我得承認這是非常保守的投資策略,但長線來說有利基金回報。」現時基金持有的中資及本地股票,分別佔投資組合2.7%及2.6%。
即使是投資者趨之若鶩的新興市場,企業質素亦難免良莠不齊,故他不會透過指數基金或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的方式,買入新興股票。「指數成分總會包括一些低質素公司,只要做一點研究分析,便不會買入這些劣質股份。」按地域劃分,基金現時持有15.9%亞太(日本除外)股票,高於MSCI世界指數約10個百分點,拉丁美洲股票則佔組合6.5%,主要投資在巴西及阿根廷。
能源保險較吸引
另一邊廂,歐美復蘇之路雖困難重重,但Stephen指當地仍不乏具備盈利增長及投資價值的企業。「近年歐美大型企業的業務轉趨國際化,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公司所賺取的47.9%收入,是來自美國以外的地方,當中谷歌(Google)及英特爾(Intel)的海外業務比重,更分別達到52.7%及79.7%。」此外,他覺得投資門檻高、長線穩健增長的行業較吸引,如能源、保險及半導體類,所以在基金十大投資中,買入蘇黎世金融服務、台積電及昆士蘭聯保保險(QBE)。
撰文:郭子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