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生活達人﹕只靠一對手長青網文章

2015年04月2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4月26日 21:35
2015年04月26日 21: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當我們看畫,我們看到什麼?

那栩栩如生的彩色,動靜之物的形影,抽象的意念點線。


我們看見畫家的創造,那高挺的美麗。


但我們看不到原料的聚合的過程。


那些為他人作嫁衣的人,或準確點是,為他人作畫框的人。


多少的勞動是默默無聞的。


畫框和畫布的組裝,在整個畫藝工業中,不可或缺,卻總被遺忘。「我好似個井,成日喺個井入面,都無出去,好唔得閒㗎嘛做手作仔!」畫框師傅黃志輝笑說。


他的一雙手,成就了無數的畫,讓它們挺拔偉岸,證明自身的美麗。「如果無對手點得呢?」


手做年代:木板角鐵 自組層架

當整個社會都選擇以股票、空間和時間賺錢的時候,有些人還是靠一雙手。


新寶輪顏料店活像個時間塚。一個熟悉的已逝年代,完好地住在這間五百呎左右的老店內。進門,即瞧見幾個銀金相框,八、九十年代的劉德華、古天樂和李綺紅的明星照背後,掛着一大片黃昏海岸,上面兩幅花團錦簇,與浪相映,遺憾少了畫家的名字。店兩邊是一排排手造層架,全都由萬能角鐵架條和三夾木板組合而成。層與層之間是一個又一個木造小盒,或是一格格長正方形拼合的大小木房間,恰到好處到讓一支支顏彩和畫筆直立迎賓,好讓看客挑揀心頭好。走近一看,才發現小盒和筆格,還細密地裹着畫布彩紙,又或是漆上端正的素色,令本是單調的木塊披一身彩。


「全部自己做㗎!」七十四歲的黃志輝師傅說。厚掌半撐桌邊,卸去過度的重,減少觸及腰膝的痛。廳正中的大桌,是師傅釘布裁布的萬用枱,親戚棄用後轉贈他,他修補加墊,一用就是十多二十年。一幅幅油畫,大的小的,都在這桌拉架組裝。工作室裏疊着已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