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復康會一項調查發現,近兩成受訪殘疾人士或長期病患者正失業或待業,但受訪者中有逾七成毋須使用輔助器具,即行動能力不俗,反映殘疾人士「有能力但無工開」。復康會促政府帶頭提高公營機構聘請殘疾人士比率,並設殘疾就業配額制,規管私營企業聘請殘疾人士比率。
指失業率較統計處數字高
復康會於去年9月至11月成功訪問221名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年齡介乎15至60歲,當中約四成六正從事全職或兼職,其餘約五成四人為非在職人士。非在職受訪者中,近34%人失業或待業,比較統計處同期數據,即15歲及以上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失業率分別為6.0%及4.2%,調查發現失業情况更嚴重。
其中,患玻璃骨的楊小姐有大專學歷,但畢業後花了年半時間搵工,僱主均以不同理由拒絕,幸終獲得現時僱主賞識,聘請她當文員。復康會高級經理梁錦滔促政府、公營機構和非政府構帶頭,長遠應設立就業配額制,並透過稅務優惠等推動社企發展。
指失業率較統計處數字高
復康會於去年9月至11月成功訪問221名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年齡介乎15至60歲,當中約四成六正從事全職或兼職,其餘約五成四人為非在職人士。非在職受訪者中,近34%人失業或待業,比較統計處同期數據,即15歲及以上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失業率分別為6.0%及4.2%,調查發現失業情况更嚴重。
其中,患玻璃骨的楊小姐有大專學歷,但畢業後花了年半時間搵工,僱主均以不同理由拒絕,幸終獲得現時僱主賞識,聘請她當文員。復康會高級經理梁錦滔促政府、公營機構和非政府構帶頭,長遠應設立就業配額制,並透過稅務優惠等推動社企發展。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