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一眾漫威(Marvel)迷引頸以盼,終等到《復仇者聯盟2》搬上大銀幕,感受這部重編的經典大戰。電影劇情主要圍繞一個失控的人工智能(AI)程式「奧創」(Ultron),不但懂得自我進化、自我學習,更要透過自我「繁殖」,率領機械人大軍毁滅人類,最終迫使「復仇者聯盟」出手制止陰謀實現。
「奧創」既由人類所開發,本來目的是保衛人類和平,但因為AI系統出現問題,反而成為人類最大威脅。這個情節固然十分諷刺,但亦反映人類對未知科技的焦慮和不安。
事實上,許多機械人學學者和科學家均多次澄清,目前科技或許能夠按與人類的互動經驗推測個人喜惡;可是即使如此,它們的運作方式跟人類腦袋仍有一段距離,更遑論足以製造出一部類似「奧創」的高智能機械人。
相近電影情節在美國荷李活製作中絕不罕見:《智能叛變》(I, Robot)、《廿二世紀殺人網絡》(Matrix)系列、《未來戰士》(The Terminator)系列都是代表作之一。讀者欣賞上述電影時,在享受感官刺激之餘,亦不妨反思我們對AI是否過慮了。
——中文大學全球研究課程助理講師馮嘉誠
「奧創」既由人類所開發,本來目的是保衛人類和平,但因為AI系統出現問題,反而成為人類最大威脅。這個情節固然十分諷刺,但亦反映人類對未知科技的焦慮和不安。
事實上,許多機械人學學者和科學家均多次澄清,目前科技或許能夠按與人類的互動經驗推測個人喜惡;可是即使如此,它們的運作方式跟人類腦袋仍有一段距離,更遑論足以製造出一部類似「奧創」的高智能機械人。
相近電影情節在美國荷李活製作中絕不罕見:《智能叛變》(I, Robot)、《廿二世紀殺人網絡》(Matrix)系列、《未來戰士》(The Terminator)系列都是代表作之一。讀者欣賞上述電影時,在享受感官刺激之餘,亦不妨反思我們對AI是否過慮了。
——中文大學全球研究課程助理講師馮嘉誠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