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德盛:MPF不宜追短期升市長青網文章

2015年04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4月27日 06:35
2015年04月27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在牛市時期,散戶可能覺得每天炒股都有雙位數字進帳,對強積金表現不甚重視,不過,強積金也有股票基金,是否需要留意基金表現呢?基金波動性如何呢?強積金由於作退休後生活費之用,若個人投資已甚進取,是否應該考慮平衡自己風險,將強積金資產轉至一些均衡或保守類別?德盛安聯大中華及東南亞機構業務總監余天佑認為,強積金管理可以因應自己投資年齡作風險衡量。德盛安聯未來發展策略仍以主動式基金為主。因為被動式基金在坊間已有不少,投資者可以自行買賣。德盛安聯獲得理柏頒發香港股票10年獎。


投資太保守 變相蝕本

余天佑笑言,近期很多朋友問「入咗市未」?他表示,現時才來追怕只能捉到尾巴,「追市」也不能應用在強積金投資策略上,因為強積金投資期長達30年或以上,難以捕捉短期的升市。當然「香港人退休後有20、30年要過,如果投資變得非常保守、甚至不做任何投資的話,好快便花光財富。」故他認為基金配置要視乎投資者的年齡。


將強積金視作個人資產配置的一部分非常重要。在他看來,這不僅包括統一考慮資產的多元化、分散風險等,還意味着對待強積金供款,投資者也要根據個人風險水平決定基金選擇策略。最簡單是年紀愈大或愈近退休,風險可以稍降,且不同年齡階段,供款人的生活負擔也不同,例如年輕人與父母同住或剛出來工作,可透過高風險賺取高回報,到了成家立室、買樓供樓時,承擔風險水平必然下降,當到距離目標退休年份只10至15年時,股債資產的比例大概為50/50。在退休時,投資組合仍建議有25%投資股票,其餘是債券等保守資產,務求在退休後不用承受過高風險之餘,繼續追求資產增長。


調配太頻密 易捉錯時機

他提倡退休人士持續投資,並指透過MPF戶口,任何人都可以自製年金。「市面上已有些強積金的供應商,在供款人退休後提供分段提取強積金服務,每個月提供一定金額,就如長俸一樣,其餘資金則繼續留在戶口內作投資,賺取回報。」


他談到檢視組合的重要性時稱,「檢視不代表一定要調配投資組合,不鼓勵長線投資者捕捉市場機會而頻密轉換基金,因那樣反而容易錯失最好的資產增值時機;透過半自由行變更受託人時,也要留意離場風險。」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