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林泉忠﹕如果香港普選「2017唔得」……長青網文章

2015年04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4月28日 06:35
2015年04月28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由特區政府制訂的2017年特首普選辦法方案22日公布,拉開與泛民主派議員最後一程「真假普選」民意爭奪戰的序幕。特區政府動用政府與社會資源,展開排山倒海的宣傳,打出「2017 一定要得」的「普選」口號。同時,大陸繼續嚴格限制媒體對香港普選問題的報道,使大陸社會出現香港社會對普選方案「一片叫好」的假象。


然而,由於「普選」方案仍然依循「人大8•31決定」的框架,也沒有將「出閘」門檻從「過半數」退回現在的「八分之一」,27名泛民主派議員仍然不為所動,誓要在立法會否決該「假普選」方案。重點是如果「2017 一定要得」變成「2017唔得」,哪會有什麼後果?


其一,作為「中國最高法律權威」人大常委會「8•31決定」,最後由香港立法會這樣一個特區議會否決,中央政府的威信無疑將受到嚴重的傷害。


其二,由於社會無法整合,握有五成五至六成主流選民支持的泛民主導香港政治的可能性繼續被排除,香港社會勢必無止境地內耗、動盪下去。


其三,香港實施的「一國兩制」本來就是要垂範台灣,然而「普選破局」,將造成「一國兩制」更難在台灣社會獲得接納,兩岸「和平統一」將遙遙無期。


正常來說,一個負責任的政府,面對社會對某議題的態度發生嚴重分歧時,應努力拉近雙方距離,制訂出妥協的方案,以整合社會的分歧。然而,在北京「決不讓步」的姿態下,特區政府最後公布的,依然是堅持備受社會激烈反彈的「假普選」方案。


政府出爐明知會被否決的方案,進一步突顯了北京永不改變的權力思維——中南海要的,是「一個聽話的香港」,至於香港是否能實現民主普選,並非最重要的。


作者是台灣中央研究院 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