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歐陽五﹕普選之後香港怎樣?長青網文章

2015年04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4月28日 06:35
2015年04月28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港府上周三(22日)公布了政改方案。方案公布當天,特首梁振英及政務司長林鄭月娥便落區宣傳,政府「一定要得」的決心毋庸置疑。


政改將在未來兩個月進入衝刺階段,「一定要得」與「反袋住先」之間的民意戰恐將日趨激烈。北京學界耳語,依循慣例,京官與全體立法會議員的會面存在可能。只是若泛民堅持認為當前普選方案就是「袋一世」,認為否決方案才有重啓政改之可能,今次政改能否順利衝線,前景依然難料。


儘管「8•31決定」與上周發布的普選方案都沒有否定重啓政改的可能,不過北京一直未對重啓政改予以承諾。接近決策層的人士分析,是否重啓政改仍然取決於本港政治發展的現實,其中包括民衆對國家主權及中央管治的認同感,以及不同光譜的政治共識度等多個因素。中央很難據此給出重啓政改的時間表與路線圖。


政治生態必改變

不過,若能讓500萬選民一人一票選出特首,本港政治生態必會隨着普選的實現而發生改變:

其一,在特首普選階段,各候選人必須擁有一份完整的政綱、必須擁有合法且可受監督的財政來源、必須擁有足夠的動員能力,如上種種均是政黨政治的催生因素。儘管港府上周發布的方案仍不允許候選人以政黨成員身分參加選舉,不過隨着普選的展開,政黨扮演的角色可能愈來愈重,這將有利於政治活動的規範化;


其二,只有在2017年實現特首普選的前提下,2020年立法會普選才有可能實現。而普選立法會議員更有利於選民訴求的直接表達。同時立法與行政之間的關係也將隨着雙普選的實現而進一步調整,理想狀况下,一些非正常的拉布便有可能得到抑制;


其三,雙普選的形成,將極大促進本港政治走向「職業化」。市政局與區域市政局的取消,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政治人才的流失。而通過普選培養出新一代政治人才,尤其是專業從事政治的人才,可為未來的政治發展蓄力;


其四,從短期來看,如陳弘毅先生所言,在普選階段特首候選人向全港選民「拜票」,將加强市民對行政機關的直接問責,提高市民參政意識,强化政府對公民權利的重視。


實現普選終歸是不可逆的,一旦啓動便無法後退。正因此,袋住今次政改方案,更將確保香港走上民主政治平穩發展的道路。普選實現之後,隨着社會民主程度的提高,政制亦會在不斷調整的過程中日趨成熟。若言今次政改便是「袋一世」,恐怕並未考慮普選之後政治生態演變的可能。


相反,本港若遲遲無法走上普選道路,政治爭拗必會愈發升級,行政與立法的關係也將日趨緊張,中央更不會無條件讓步。這種情况下,何時重走政改路恐怕難以預計。


2005年政改被立法會否決後,本港坐失5年的政治發展期,5年之後政改也只能從頭再來。為避免重蹈覆轍,讓香港盡快邁出民主的第一步,2017是一個不容錯失的機遇。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