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上星期,政府公布了達到普選特首目的之政改方案,在人大8•31決議的框架下,方案沒有什麼重大突破,較能引起關注的所謂「新意」,那就是「2至N」的投票方法,即是在表決成功「入閘」的候選人能否「出閘」時,每名提委至少需要投兩票,而至多則可以投與候選人數目相同的票數。
官員似乎想以「2至N」票為推銷政改賣點
主事官員似乎認為這是他們在努力向中央爭取下,所獲的重大成果,因此向傳媒力銷這個投票方法的好處,並作為推銷政改方案的一大賣點。
於是不少傳媒便紛紛引述所謂「消息人士」、「知情人士」、「權威人士」,或索性說得白一點「港府高官」,聲稱「2至N」是較為寬鬆的投票方法。
例如,有引述「接近中方人士」的報道,便指「同意2至N票的『出閘』安排,是中央的一大讓步,由於影響力將被削弱,這對北京來說,有相當大的風險」,又有引述「港府高官也表示」,指「此投票方式,最有利溫和、好人緣的中間派參選人成功『出閘』,不利極端和人緣差的參選人。泛民在提委中約只有200多票,不足以出閘,但可利用手上的票,與其他派系『講數』,發揮更大影響力」。
亦有人說,這是一個可以讓候選人「雨露均霑」的投票方法,每名提委可以盡量用埋手上N票,而非只投2票,讓更多候選人受惠,盡量發揮手上的票值。這便可以大大增加民主派候選人出閘的機會。
事後,很多記者都打電話來問我,「2至N」的投票方法,是否真的較為寬鬆?讓泛民或不同政見人士,出閘的機會大增?
「2至N」票有助泛民出閘屬天方夜譚
我的答案是,「2至N」固然是比起只能投2票或3票的的投票方法,較為寬鬆了一點點,但當中的分別,大有可能是微不足道的。
因為,只要提委經過一番思考之後,很快就會吃透了這個投票方法,知道如果要力保自己心儀的候選人出閘,最好還是集中火力,只投最低要求的兩票,以免分票後「益了」對手,反過來減低自己心儀候選人出閘的機會。
於是,我大膽預言,如果方案成功獲得通過,就算名義上是「2至N」的投票方法,但最後投2至3票的提委,還是會比起嘗試「雨露均霑」,盡量用埋手上N票,讓更多候選人受惠,盡量發揮手上票值的提委,人數要多很多。
更何况,在中央的嚴密監督下,如果有某個建制派別的提委,嘗試與泛民「交換選票」,以換取齊齊出線的話,我相信看在中央眼中,這會是大逆不道的「死罪」﹗因此我相信沒有幾個建制派會夠膽冒這個風險。因此,所謂「2至N」的投票方法可讓泛民出閘的機會大增,無疑只是緣木求魚而已。
投暗票什麼事情都可以發生?
有人會說,如今政改方案建議的,是1200人提委會表決特首候選人時,投的是暗票,投暗票就什麼事情都可以發生?因為選票並無記認,無憑無據,難道中央可以如此神通廣大去逐個「捉鬼」嗎?因此,不要低估投暗票和「2至N」投票方法可能帶來的顛覆。
如果大家不太善忘的話,相信還會記得,2012年,上屆特首選舉,原本唐英年乃頂頭大熱,他的背景和多年來在工商界裏的銳意經營,讓他在1200人的選委會裏,有着更廣泛的人脈關係與支持,佔着壓倒性優勢,而梁振英只不過是一匹大家認為威脅不大的黑馬。但後來連串事件讓形勢急轉直下,但在提名階段,唐英年拿到的提名數目還是較梁振英為多。但在最後關頭,中央改轅易轍,轉為支持梁振英,於是,在3月20日前後,一車又一車的選委到深圳紫荊山莊朝見從北京南下的「北大人」(據報道是中共政治局委員劉延東,以及港澳辦主任王光亞等),被「曉以大義」,要求他們轉軚支持梁振英,亦不可以讓選舉流選,當時有不少媒體(包括《明報》)都有報道這一幕。結果,最後特首投票結果,梁振英後來居上。
所以,投暗票固然要比投明票好,但卻也不能太過渲染其效用,上屆特首選舉經驗顯示,只要中央執意強力介入,不管你是否投暗票,它一樣可以左右,以至扭轉1200選委的投票結果。很多選委,就是心裏會疑神疑鬼,生怕會被中央知道自己陣前起義,自己就會後患無窮。於是,哪怕是投暗票,也不會拂逆中央之意。
因此,所謂投暗票和「2至N」票,為特首提名可能帶來的顛覆,以及為泛民帶來的機會,也只會純屬天方夜譚而已。
蔡子強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