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A股化加劇 劣股更易炒長青網文章

2015年04月3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4月30日 06:35
2015年04月30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恒指昨日跌42點,收報28,400點,成交金額1630億元。內地股市走勢分化,上證指先跌後靠穩,創業板則大升4%到達2800點,不足4個月升幅已達90%,與2000年納指終極一升時的半年猛漲100%相差不遠。內地券商上調大量股份的融資折算率以控制風險,昨日成交金額顯著縮減,滬市僅7524億元,為4月16日以來最少,似乎資金炒作模式暫時會從加槓桿買板塊轉為炒個股。港股市况亦呈膠着,突破28,000點後未能即時大升,資金每天都在炒消息,周一炒央企合併、周二炒QE,昨日到本地券商股、北斗導航等,同時質素愈差愈能炒重組、賣殼等概念,港股愈來愈全面A股化,暫時情况會持續,跟不上便只能看開點。


中央樂見市况膠着

券商收緊個別股票融資,就好像中央的定向宏調,既避免全面打壓宏觀經濟,又要針對性地就個別領域進行壓制。從中央角度出發,其實亦希望炒作得太過份的要回落或波動一些,以免太快玩完令股市失去圈錢的功能,整體市况最好轉為膠着,既維持有上突破的憧憬,又不會令股民心灰意冷鳥獸散,同時吸引資金繼續對IPO和定向增發趨之若鶩。


中央的策略很清晰,限制債務增長、加大股權比例、推動資產價量齊升及經濟增長,達到去槓桿而經濟又不失速的終極目標。在這近乎不可能的大方向下,今年A股其實盡了本份,IPO重啟而數量亦愈來愈多,凍結資金亦相應增加,幾乎每次打新均創新高,就算數量再增加幾倍甚至10倍,亦應承受得起;同時定向增發日益暢旺,據瑞銀估計,年初至今已達5000億元。


股市交足功課,但亦有頗大副作用,就是抽光了其他資產類別的資金,債券乏人問津,資產證券化進程亦嚴重受阻。一來繼續直線上揚,泡沫爆破風險會激增,二來股市太強,也有礙地方和企業再融資的工作,尤其6月至9月是傳統償債高峰期,股市或要為債市讓一讓路,高位轉趨橫行。但筆者相信期間會不斷減息降準,為股債雙牛提供彈藥。


減息降準為股債雙牛備彈藥

海通證券最新報告就指出,內地首季名義GDP增長僅5.8%,貸款利率則高達6.8%,若不快速將利率拉下來,通縮壓力會愈來愈大。該行認為至少有4次減息,準備金率可由18.5%降至10%以下。事實上,如此高的存準率是一個資金池,把熱錢圈住,但資金正持續流走,3月外匯佔款便減少1564億元人民幣創7年最大跌幅,現在應該逆向操作釋放資金,一旦進入全面刺激模式,每月一降甚至雙降亦很正常。


美一旦加息 將衝擊新興市場

聯儲局昨晚應按兵不動,焦點落在加息線索及對首季經濟疲弱的評估,但筆者估計當局立場不會再偏向鴿派,為市場對下半年加息進行預期管理,以免屆時市場出現大震盪。要留意的是,印度、印尼股市皆明顯轉弱,14天RSI分別只有33及22,究竟是純因自身問題,還是外資趁加息前高位拋售的前奏?事實上,美國通脹預期升溫,核心CPI亦升至1.8迫近2%的目標水平,一旦加息並非1次起、2次止,會對新興市場構成頗大衝擊。


[江宗仁 還看今朝]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