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香港最早詩集重見天日長青網文章

2010年09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E123 Administrator on 2010年09月10日 22:35
2010年09月10日 22: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開埠初期百業待興,但原來文學界已出產一名曾創作多篇優美散文及新詩,地位可媲美文壇巨人冰心與朱自清的本地文學家李聖華。

李聖華是當年培英中學的校友,曾發表香港首本詩集《和諧集》,後來因戰亂失傳,至近年培英中學和多名文學家四出找尋《和諧集》蹤迹,終能重編詩集發表,讓公眾有機會回味昔日香港詩人的風采。

收新詩散文 因戰亂失傳

《和諧集》共收錄32首新詩、8篇散文及1篇小說,本港文學家關夢南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李聖華的作品相比著名文學家冰心與朱自清「有過之而無不及」,他說:「以當時1922年來說,這本新詩集內收錄的作品,意象非常圓潤,極富內涵,印證了華南詩學與北京及上海是同期發展。」

據關夢南了解,連作者李聖華本人也不知道《和諧集》對後世有重大影響,因此從沒向家人提及。《和諧集》之所以能重見天日,是由於早年本港文學家葉輝就新詩歷史在《明報》上發表文章,文章被一名已移民到加拿大的香港書商看到,遂將《和諧集》殘本以線釘好轉寄給他。

藝發局資助 重新編印

關夢南說,當年華南地區已有詩人創作新詩,後經他和培英中學多年搜索,終在廣州找到另一完整版本,終獲藝發局資助,重新將作品編印。

花了多年「尋根」的關夢南,以著名詩人戴望舒的作品《偶成》比喻失傳多年的《和諧集》,「好東西都決不會消失,因為一切好東西都永遠存在,它們只是像冰一樣凝結,而有一天會像花一樣重開」。

葉輝表示,《和諧集》可證香港新詩發展,成為中國南方詩人的先驅,李聖華著作重見天日後,可讓港人了解本港新詩歷史與演變。

明報記者 鄭穎瑩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