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觸木﹕媽媽獎你一塊木長青網文章

2015年05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5月03日 21:35
2015年05月03日 21: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踏入五月,無論電視、各類媒體,以至不同消費場所如中式酒樓、餅店餐廳、時裝百貨、甚至珠寶首飾店等等,都有着共同的宣傳主題,就是母親節。


雖然,距離母親節還有一個星期,但小弟於幾個月前在一所小學任教的工作坊,正和母親有關,等了數月一直還沒介紹,便是希望留待今天跟各位母親分享,希望大家能度過一個愜意的母親節。


親手做獎盃獻父母

今期想介紹的工作坊,是本年初於將軍澳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小學部進行的,由該校的校長陳家偉博士和高小視藝科主任曹小怡老師邀請小弟前往任教。工作坊的內容,是希望全體六年級共八十多位學生,嘗試以回收的木材,各自創作出一個獎盃,而這個獎盃是頒發給誰人的呢?不如由曹老師親自介紹一下﹕.


「呢個工作坊係屬於視藝同德育嘅跨學科活動,我哋學校每年都會搞一個感恩晚會,今年題目係——幸福『家』年華,個晚會並唔係綜藝表演嗰種,而係透過晚會入面十二個體驗式活動,去拉近家長同仔女關係;今年其中一個活動就係頒獎禮,希望學生明白到父母對子女嘅關愛係最無私最偉大嘅,然後再透過學生為父母度身訂做嘅獎狀同獎盃去表達對父母嘅欣賞、感激同敬意。」


碰巧因着校方對孩子創意的重視,由這個學年開始,六年級的視藝課破天荒延長至每周有一天連續上三節共一小時三十分鐘,終於經過兩個月左右共八次的工作坊之後,所有作品都能完成,趕及在晚會上由孩子親手頒發給家長。


小手拿鋸切木頭

任教這個工作坊共有兩個難題﹕

一、如何引起孩子思考對父母的欣賞或感激;

二、如何把想好的內容具像化地表達出來,因為原來大家都不大懂得向自己最熟悉的人表達敬愛。


剛開始的時候,不少同學只是以媽媽照顧起居生活、爸爸辛勤搵食等,作為透過獎盃表達的內容,經過曹老師和小弟花掉不少時間和唇舌去提問和舉例,鼓勵他們盡量想一些或許只是發生在自己身上,而其他家庭未必有共同經驗的事情,才開始有些較特別的主題出現,加上一些圖案、比喻、象徵和卡通手法表達的例子,可以說最後四班同學創作出來的每件作品,內容大都不相同,有的同時表達和父母的關係,有的則選擇父親或母親其中一個。至於用到的工具,例如小線鋸、木銼、沙紙等,對於只擅長以一根指頭撥動電子產品的孩子而言,一方面是興奮地躍躍欲試,另一方面卻是知易行難,用不了多久便開始喊疲倦和辛苦,幸好在老師鼓勵下,同學都能堅持下去,而且我還準備了電動線鋸機,在不妨礙他們創意部分的情况下,幫助他們切割木塊,以加快創作進度。


「北極熊」為覓食 犧牲親子時間

八十多個孩子,由他們的設計圖開始,和小弟及曹老師一起傾談有關父母二人的各種事情,父親喜歡幹什麼、大學念的科目是什麼、母親如何在嚴格之中表現對仔女的關懷、有時又發生怎樣「烏龍蝦碌」的事情等等,不覺間,藝術創作成為了孩子抒發內心感受的環節,幸好沒有同學對父母懷着極端的情緒,一方面可見此校的孩子大部分尚算健康幸福,另一方面,也間接地反映到現今不少父母各自為了工作,原來和孩子相處的時間真的十分少,例如其中一位男孩子的作品是北極熊,原因是父母多要在香港以外的地方工作,就如北極熊父母要外出覓食一樣;另有同學其實很喜歡媽媽下廚所煮的食物,但原來媽媽常因公事繁忙而很少入廚;另有不少傻氣的孩子,認為父母對自己太過擔心,因而畫了個面容惶恐不安的爸爸媽媽來,令人哭笑不得。


好不容易工作坊終於完成了,重頭戲的頒獎禮筆者卻沒時間參與,只能透過曹老師轉述當晚的情况,她說當晚的家長除了感動外,不少均表示已忘了有多久沒上過台領獎,而且頒獎者更是自己的孩子,那種感覺真的很奇妙,也很窩心。畢竟父母雖已是成年人,但為着子女奔波勞碌的種種辛酸,總好像難以得到相應的安慰,現得到仔仔女女以獨一無二的獎盃嘉許,充滿稚趣之餘,該不失甜蜜吧!


後記

一句「贏在起跑線上」,讓不少孩子年紀還小之時,便已經在各式各樣殘酷的競爭中拼鬥,大大小小的獎狀獎盃或早已放滿房間。然而,在金燦燦的輝映之中,除了虛幻的成就感外,獎盃雖一方面代表了對孩子努力的肯定,但同時也可能會勾起種種夢魘般的回憶;相反,本文介紹的獎盃,雖然並非什麼世界級重量大獎,材料也全是別人眼中沒用的廢木或剩料,卻或許承載着孩子和父母之間最溫馨的感情。在今天物質氾濫的社會,最能使母親感動的禮物,其實是耀眼的鑽飾?華美的衣裳?可口的盛宴?還是如孩子般的一份率真感激之情?


欄目簡介

英文「Touch Wood」,有驅散噩運的意思,有說和廣東話的「大吉利市」意思相近。無論如何,木頭和人類的關係可說是唇齒相依,由原始人鑽木取火,到用木搭建房屋,利用木筏渡河,製作家具,及至各種藝術設計等,木都是不可或缺的材料,故此本欄目命名為「觸木 Touch Wood」,正希望把一些和木有關的人、事和地方,以至簡單的DIY創作和各位讀者分享。


作者簡介

王天仁,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以回收木卡板創作卡通動物雕塑超過十年,活躍於不同類型展覽、跨界合作和項目策劃,亦積極擔任教育工作,近來透過不同平台,以文字分享所見所想。


www.facebook.com/junkwoodsculpture

文/ 天仁

圖/ 天仁、學校提供

編輯/ 屈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