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上證長期跑輸GDP的悲哀長青網文章

2015年05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5月05日 06:35
2015年05月05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前兩周接受港媒訪問,被問到這一輪牛市,什麼時候及點數見頂?一個極普通及「表面合理」的問題,但反而令我呆了,一時答不上來。


答不了的原因不是因為我對市場的短期表現沒有看法(牛皮),而是我意會到這問題背後可悲的含意。經歷了過去七年(以至更長)的大上大落市,投資者都下意識覺得股市只是一個大賭場,熊市及泡沫式牛市不停交替,卻沒有一個長遠持續的升勢。


後來文章刊登了,我的答案變成簡單的「牛市莫估頂」。其實我當時的答案是反問「為什麼股市會有頂呢?」理論上,隨着國家的人口(未來大憂慮)、經濟、國際貿易的增長,那麼股市(上市公司更應是拔尖的精英)的總盈利也應相應增長,股價也應有一個長期上升的趨勢。


過度量寬 拉低美股風險溢價

美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從1928年到2014年,標普幾何平均(geometric average)回報(包含派息)約9.6%,比10年美元國債的平均回報5.0%,高出4.6個百分點。這就是所謂的「股權風險溢價」(ERP,Equity Risk Premium)。芝大及耶魯教授Roger Ibbotson,就是靠此觀察而成名,亦從出售數據賺了不少錢。(現已由NYU教授Aswath Damodaran接手)。記憶中,廿多年前上課時,當時的ERP更高許多,達7個百分點。後經2000年的科網股災,再加2008年的金融海嘯,這ERP才被拉低了。極可能這跟廿多年來的過度寬鬆貨幣政策有關,而針是沒有兩頭利的!


中國股權風險溢價 超過美國

中國的情况又怎樣呢?A股歷史沒有那麼長,只從1990年底開始。上證的幾何平均回報也不錯,到現在高達15.7%。主要因為1990年的起步基數很低,只100點,所以有如IPO,開始時跳升得很快。中國的國債數據不齊全,不好找。但假設平均回報略高美債1個百分點,那麼長期ERP也有不俗的9.7%。但期間波幅當然遠高於美股,亦經歷了多次熊市。


但若從另一角度來看,中國股市還是相當令人失望。美國過去20年來(1994到現在)的平均GDP增長率只約2.5%,通脹率即CPI約2.4%。其間標普幾何平均回報約9.7%,跑贏名義(nominal)GDP 4.8個百分點。同期,上證幾何平均回報只約7.6%。眾所周知,中國過去黃金二十年,GDP高速增長,平均達9.0%,CPI平均3.8%。上證還是跑輸名義GDP約5.2個百分點,情况非常嚴重。


深創業板 已亮起危險信號

這是一個荒謬的現象。如要改變「股市有頂」的感覺,一定要繼續大力推動多方面結構改革。但同時亦要非常小心股市太過泡沫化。深圳創業板及不少板塊已明顯亮起危險信號。


中環資產投資 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