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馬嶽﹕政改的前景、制度和誠意長青網文章

2015年05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5月05日 06:35
2015年05月05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不同研究機構的民調,反映數月來支持和反對政改通過的比例相當穩定,原因應該很簡單:事情沒有很大變化。


問題的本質

中央和泛民在2017年特首選舉上的分歧,一直是質性的分歧(qualitative difference)。中央政府要的是控制普選的過程和結果。自2013年底李飛講話已經表明,中央要確保所有特首候選人能為中央接受(或曰「愛國愛港」),而泛民要的是一個相對自由開放的提名制度,令有一定實力的人都可以參選。兩者沒有中間點。


在這前提下,任何所謂中間改良方案,要增加競爭性或減低可控性,都難為中央接受。你想「白票守尾門」嗎?這輪的方案把尾門也封掉。所有改良方案,底線都是中央可以控制過程及結果。


關於制度

政府說現方案已在8•31框架下引入競爭,例如說提委可以投暗票、投2至N票、提名門檻降至120人可以容許10人入閘等,但這些都是無關痛癢的。


首先,只要中央仍然可以控制689票,無論其他511人如何投票,中央還是可以完全決定哪3個人進入普選階段的。這就是中央的底線。


提名門檻降低至十分之一是沒有用的,因為最終只會有3個候選人嘛。用回賽馬的比喻:10匹馬入閘然後3匹馬出閘,相對於5匹入閘3匹出閘,哪個馬迷會覺得公平一些呢?提委會投暗票當然作用不大。君不見2012年特首選舉也是投暗票?何曾把票投給泛民?


據說政府游說泛民,說當每名提委有2至N 票,以2012年為例,唐英年的支持者便可能把餘票投給何俊仁。這個推論很有問題:支持唐英年的會把票投給何俊仁,前提是他們覺得何俊仁不會贏。如果泛民參選人在民調中有三成支持,各建制派提委是不會放他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