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財政司長曾俊華在今年度的財政預算案裏面就金融業的章節,專門標題闡述了「滬港通與離岸人民幣業務」、「資產管理」與「債券市場」三個方面。其中第三部分提到的只是伊斯蘭債券和通脹掛鈎債券,屬於項目事宜。在政策層面,就香港金融市場與及金融服務業的持續發展,在已經過去的一段時間,以至可見的未來,重中之重乃是廣義的跨境互通和財富管理。
增兩地互通 匯集百川
說到底,概念就是匯集百川。但這個易講難做,實質工作及配套必須涵蓋多個範疇,包括增加中港兩地市場和業界互通性(即所謂「打通經脈」)的政策、鼓勵本地資產管理行業和人才發展的措施,甚至是法例和監管辦法的更新。就具體細節,我既非專家,也未能在短短篇幅內進行深入的討論。
適逢我去了倫敦兩星期剛回來,深深地感受到,英國的金融市場、業界以至政府政策,都有一個值得香港好好借鏡之處——創新精神。
英金融創新 值得學習
金融風暴後,全球的業界都直接受到影響,不單如此,金融業在普羅大衆心目中的形象也大打折扣。在英國的金融機構主動走入群衆,為消費者設計並提供了一系列方便、切合需求的新服務。例如銀行集團與超級市場合作、成立一家新的小型銀行,專門在各超市的結帳櫃位提供服務。
更進一步,甚至出現慈善銀行,既獲得稅務當局認可屬於法定慈善機構,亦正式命名為《慈善銀行》,主打業務是收取有心人的存款並提供合理利息,再借給較小型、多社區性的非謀利單位。
就金融創新,英國最成功的應該是在金融科技(FinTech )方面。他們甚至自豪地認為已經領導全球,政府宣傳說:英國是世界上最方便做金融科技生意的地方。而的確是因為先決的市場及人力條件,加上相應的政策、法律和監管改革,英國近年在金融科技範疇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從2008年開始,項目量每年複合增加74% ,可謂令人羡慕。
改變締造恆常競爭力
可幸香港也已經開始急起直追,財政司長在2月提出方向,財經事務及庫務局亦於3月底組成有十名金融業界及科技研究機構代表的《金融科技督導小組》,開宗明義務求「推動香港成為金融科技中心」。
在大家繼續北望神州、討論如何增加互通的同時,可別忘了:要吸引甚至留住資金及商機,最基本的因素還是自身競爭力。「只有改變才是恆常」,創新絕對是香港金融市場和業界發展的一個關鍵。
法律界人士
[李律仁 法律金融]
增兩地互通 匯集百川
說到底,概念就是匯集百川。但這個易講難做,實質工作及配套必須涵蓋多個範疇,包括增加中港兩地市場和業界互通性(即所謂「打通經脈」)的政策、鼓勵本地資產管理行業和人才發展的措施,甚至是法例和監管辦法的更新。就具體細節,我既非專家,也未能在短短篇幅內進行深入的討論。
適逢我去了倫敦兩星期剛回來,深深地感受到,英國的金融市場、業界以至政府政策,都有一個值得香港好好借鏡之處——創新精神。
英金融創新 值得學習
金融風暴後,全球的業界都直接受到影響,不單如此,金融業在普羅大衆心目中的形象也大打折扣。在英國的金融機構主動走入群衆,為消費者設計並提供了一系列方便、切合需求的新服務。例如銀行集團與超級市場合作、成立一家新的小型銀行,專門在各超市的結帳櫃位提供服務。
更進一步,甚至出現慈善銀行,既獲得稅務當局認可屬於法定慈善機構,亦正式命名為《慈善銀行》,主打業務是收取有心人的存款並提供合理利息,再借給較小型、多社區性的非謀利單位。
就金融創新,英國最成功的應該是在金融科技(FinTech )方面。他們甚至自豪地認為已經領導全球,政府宣傳說:英國是世界上最方便做金融科技生意的地方。而的確是因為先決的市場及人力條件,加上相應的政策、法律和監管改革,英國近年在金融科技範疇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從2008年開始,項目量每年複合增加74% ,可謂令人羡慕。
改變締造恆常競爭力
可幸香港也已經開始急起直追,財政司長在2月提出方向,財經事務及庫務局亦於3月底組成有十名金融業界及科技研究機構代表的《金融科技督導小組》,開宗明義務求「推動香港成為金融科技中心」。
在大家繼續北望神州、討論如何增加互通的同時,可別忘了:要吸引甚至留住資金及商機,最基本的因素還是自身競爭力。「只有改變才是恆常」,創新絕對是香港金融市場和業界發展的一個關鍵。
法律界人士
[李律仁 法律金融]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