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朱家健﹕青年事 青年辦長青網文章

2015年05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5月08日 06:35
2015年05月08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坊間近來又忽然關注起青少年,包括鼓勵青少年到國內交流、青年創業、青年議政、青年參與等,但籌辦活動或設立的所謂非牟利團體當中,不乏超齡青年的影蹤,很多時一套人馬數個招牌均是同一班底,搭建舞台以青年作招徠,然而演戲的主角卻不是青年,是質疑青年籌備和執行的能力嗎?

老青年世襲青年組織情况相當嚴重,政黨、商會、地區組織不乏與青年有關概念,年齡卻是不能自欺欺人的。老青年借青年平台為自己履歷鍍金、在名片上加上名銜、更易邀請到重量級嘉賓,或把自己勉強擠進某些社交圈子中,或作為競選區議員或政協委員的捷徑,卻忽視了真正青年的需要,青年作為擺佈的棋子,可有可無,主角成為臨時演員被利用,青少年看着老青年唱戲感無奈,怨氣積累難消,問題仍是不能解決,歲月卻已蹉跎,該批青少年已成長離開青年圈子,老青年卻繼續主導青年事務。


青年事,青年辦,青年事務的宗旨應為青年參與,青年意識問題的存在,自行發聲,並摸索從而有效處理問題,透過籌備活動的平台和程序,對青年人也是學習和成長的過程,青年應為自己的代言人,聲音才不會被過濾,問題才不會被擱下未能解決。


長期架空青年難免青黃不接

每群組總會為其各自利益各自盤算,取諸青年,用於青年,青年組織不應成為壟斷青年概念和資源的利益集團,既然冠上青年標籤,大部分受眾為青少年是理所當然,老青年總能找到其他踏腳石,以青年自居或垂簾聽政只會剝削青年參與和決策的空間。


社會要進步,青訓是重要一環,若因青年長期被架空,平台被騎劫,青年實力分子未有被培育成大器,未來社會人才發展則難免有真空檔期,青黃不接,可見青年事務實在影響深遠。


青年是社會的持份者,不應只成為過客,應有效運用平台表達意見,青年聲音也不宜因贊助或利益持份而偏頗,各界也要尊重青年,並放手給予青年足夠的空間和機會自行發展,過分的監管或控制只會適得其反,投放給青年的資源,應用得其所,機會也只應預留給青年,青年機會不應被青年以外的組群擇肥而噬,老青年可以作為青年組織的顧問,傳授經驗和智慧,青年平台應只給予青年服務和參與。


作者是香港資深時事評論員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