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城大學生會因退聯公投通過而啟動退聯程序,學聯成員院校一年間由8變4,令學聯實力大不如前。作為學聯前常委,我也是支持學生會留在學聯的一分子,對此結果感到非常痛心,但也只能尊重同學透過公投表達退出的表態。學聯實力大減,是否代表學界的聯校同盟和組織不需存在?我覺得同學的表態並不是反對這點,可能是對學聯過去架構流弊的不滿而支持退聯。
學聯架構因種種因素而分成秘書處、代表會和常委會3部分,而這體制在大型的社會運動下更顯得其不足之處。學生會、學聯當中的關係未能簡單地在架構中體現,在今時今日講求問責的社會下亦不合潮流。學聯本身的發展,與學生會發展關係密切,因此過往學聯都相當依賴學生會,而忽視本身的架構問題。現時出現大規模退聯的狀况,我作為去屆常委也絕對對學聯的過失和體制流弊責無旁貸,應受同學問責。而學聯現時需要一個較大的改革,以挽回同學的信心,贏回同學的信任。
城大學生會選舉前傳出滲透疑雲,《環球時報》高姿態批評中大學生會反對解放軍進校,其實反映出大學學生會將面對的壓力會愈來愈大。不論是支持或反對退聯的同學,都需要思考如何保住學生會的陣地,以防「無形之手」入侵學生組織。
退聯,反退聯,隨住退聯公投過去,這些表態已再無太大意義。不論退聯和反退聯陣營當中,絕大部分都是真心追求民主的朋友。泛民主派不合作運動名存實亡,建制派開動大量機器打輿論戰下,我們真正需要實踐的,是尋求各自的空間、定位和角色,在未來的政改爭議和種種社會議題上,透過學生組織的優勢和實力,打好當下每一場戰役。
作者是學聯前常委
學聯架構因種種因素而分成秘書處、代表會和常委會3部分,而這體制在大型的社會運動下更顯得其不足之處。學生會、學聯當中的關係未能簡單地在架構中體現,在今時今日講求問責的社會下亦不合潮流。學聯本身的發展,與學生會發展關係密切,因此過往學聯都相當依賴學生會,而忽視本身的架構問題。現時出現大規模退聯的狀况,我作為去屆常委也絕對對學聯的過失和體制流弊責無旁貸,應受同學問責。而學聯現時需要一個較大的改革,以挽回同學的信心,贏回同學的信任。
城大學生會選舉前傳出滲透疑雲,《環球時報》高姿態批評中大學生會反對解放軍進校,其實反映出大學學生會將面對的壓力會愈來愈大。不論是支持或反對退聯的同學,都需要思考如何保住學生會的陣地,以防「無形之手」入侵學生組織。
退聯,反退聯,隨住退聯公投過去,這些表態已再無太大意義。不論退聯和反退聯陣營當中,絕大部分都是真心追求民主的朋友。泛民主派不合作運動名存實亡,建制派開動大量機器打輿論戰下,我們真正需要實踐的,是尋求各自的空間、定位和角色,在未來的政改爭議和種種社會議題上,透過學生組織的優勢和實力,打好當下每一場戰役。
作者是學聯前常委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