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近年在香港上市的新股質素參差,不少新股在上市後高速發盈警,又或上市後賣殼。有市場人士指出,新股市場不振,其中的一個原因是新股市場變成「啤殼工場」,影響投資者的認購意欲。
此外,個別股份的股權亦高度集中,而市值亦不高,更易吸引炒家,將其股價舞高弄低。半新股如近期當炒的集成傘業(1027)和恩達集團(1480),有75%股份是集中在大股東手上,「貨乾」因而易被挾高。
恩達「貨乾」易被挾高
香港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認為,新股被人用作啤殼的例子有不少,例如MAGNUM(2080)、現代教育(1082,現已更名為香港教育國際)等,這些股份在上市後不久就會易手。他表示,「新股上市後變成賣殼,讓人這樣圖利,港交所(0388)及證監會要監管啤殼行為。」
他續指,個別半新股通常會在賣殼前「圍飛」,再進行一輪財技,例如要股東供股,這會隨時令投資者蒙受損失。不過,近期殼股交投日漸趨淡,因為賣家「吊高來賣」,兼要買家買入其業務。
黃國英:收風炒作不能持續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稱,有部分新股本身上市的目的,是為了「啤殼」後出售。「最大問題是連準備上市的公司,管理層亦有此打算,這是上市委員會的問題。」他又稱,個別基金收到消息後,齊齊入貨炒高,或可從中獲利,但不能持續下去。故此,投資新股市不會博「10倍股」,而是博有20%至30%升幅的股份。
此外,個別股份的股權亦高度集中,而市值亦不高,更易吸引炒家,將其股價舞高弄低。半新股如近期當炒的集成傘業(1027)和恩達集團(1480),有75%股份是集中在大股東手上,「貨乾」因而易被挾高。
恩達「貨乾」易被挾高
香港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認為,新股被人用作啤殼的例子有不少,例如MAGNUM(2080)、現代教育(1082,現已更名為香港教育國際)等,這些股份在上市後不久就會易手。他表示,「新股上市後變成賣殼,讓人這樣圖利,港交所(0388)及證監會要監管啤殼行為。」
他續指,個別半新股通常會在賣殼前「圍飛」,再進行一輪財技,例如要股東供股,這會隨時令投資者蒙受損失。不過,近期殼股交投日漸趨淡,因為賣家「吊高來賣」,兼要買家買入其業務。
黃國英:收風炒作不能持續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稱,有部分新股本身上市的目的,是為了「啤殼」後出售。「最大問題是連準備上市的公司,管理層亦有此打算,這是上市委員會的問題。」他又稱,個別基金收到消息後,齊齊入貨炒高,或可從中獲利,但不能持續下去。故此,投資新股市不會博「10倍股」,而是博有20%至30%升幅的股份。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