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劉夢熊﹕「去到盡」的治港思路必須撥亂反正長青網文章

2015年05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5月09日 06:35
2015年05月09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堅持一國原則,尊重兩制差異」,是完整地、準確地理解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的精髓。去年9月初,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來港解釋人大常委會「8•31決定」時,曾自鳴得意地用「去到盡」來形容該決定。其實,「去到盡」的何止是8•31決定,由「6•10白皮書」以來,整個治港思路都是「去到盡」,對「一國兩制」方針的理解貫徹完全走向極端,既不完整,也不準確,一字曰之「左」!


以下就是治港思路「去到盡」的「左」的表現:

其一,政治扭曲法律,人治凌駕法治。6•10白皮書堂而皇之提到中央對香港擁有「全面管治權」、中央「依法直接行使管治權」、對「立法會產生辦法修改的決定權」等等概念,在《基本法》是找不到這樣的字句的,只能屬於對基本法的解釋,正確與否姑且不論,單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取代人大常委會釋法,已是違反基本法!至於人大常委會8•31決定,違反基本法附件一、附件二關於政改「三部曲」憲制基礎,違反「均衡參與」立法原意,違反第45條、第68條「循序漸進」、「根據實際情况」法律規定,違反第25條、第26條規定,以及偷換「確定」與「決定」概念,混淆「備案」與「批准」含義等錯誤,筆者曾在本報多番論證,不再重複。「和尚打傘,無法無天」正是「去到盡」的寫照!


其二,誤判形勢,不當定性,過度反應。香港是個經濟發達的國際大都市,以2013年底計,人均生產總值位居全球第七位,是世界第九大貿易經濟體。回歸以來,經濟實質增長年均3.4%,「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居第三位,外匯儲備高達3112億美元,居世界前10名。香港在吸引外來直接投資方面排名全球第三,連續多年被評為世界上最自由的經濟體。因此,一個繁榮安定的香港,既是700萬港人追求安居樂業的期盼,也合乎歐、美、日等各國投資者的利益。依照共產黨人信奉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香港根本不存在任何引起革命的條件和誘因。


然而,「去到盡」的治港思路「一葉障眼」,將只不過是「爭取真普選」的一次群體性違法佔領馬路的治安事件渲染為「顏色革命」;將本身在香港和內地有重大投資利益,主張對政改「袋住先」的英國、美國基於價值觀對香港的關切描繪為「外部勢力」;將「幾隻蒼蠅,嗡嗡叫」根本不成氣候的小片「港獨」烏雲誇張為「黑雲壓城城欲摧」。由於對香港形勢作了完全錯誤的估計,故此對政改採取僵硬的「三不」(即「不修訂、不改變、不退讓」)態度,違背「政治是妥協的藝術」原理,正是「去到盡」的又一反映!


其三,「階級鬥爭為綱」陰魂不散,「一國兩制」包容性蕩然無存。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中止「階級鬥爭為綱」路線,開啟改革開放新時代。但是,李飛、張榮順之類涉港官員,在解讀8•31決定時,明顯以所謂「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個前途、兩條道路、兩種命運、兩大力量生死博弈」(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王偉光語)的認知為指針,將基本法莊嚴規定的行政長官普選定調為「管治權之爭」,將泛民主派人士依照基本法賦予的公民權利參選定性為「爭奪管治權」。8•31決定就是根據這一「敵我意識」、冷戰思維將泛民主派打入另冊,挖空心思剝奪其參政權。


不僅如此,去年10月香港「雨傘運動」之際,新華社英文稿竟然將內地政治運動「人人表態,人人過關」一套搬來香港,公開點名批評李嘉誠、李兆基、郭鶴年、吳光正等4位德高望重的財團首腦;全國政協也因田北俊講了句「梁振英是否應考慮向中央請辭」而悍然撤消其全國政協委員資格。至此,當初鄧小平構思的「一國兩制」包容性被破壞無遺,「鬥爭哲學」籠罩香江,又是「去到盡」的「昏招」!


其四,不相信群眾,「為淵驅魚,為叢驅雀」。本來,相信「絕大多數香港同胞都是愛國愛港的」是中央一貫立場。即使是泛民主派,國家前副主席曾慶紅也曾強調「中央和香港民主派沒有根本的矛盾,又不是以(色列)巴(勒斯坦)衝突」,應「加強溝通」。其實,儘管泛民主派在回歸以來歷次立法會地區直選獲得55%至62%選票,然而,在2007年、2012年行政長官選舉中,無論公民黨梁家傑,還是民主黨何俊仁,在民調中支持度都相當之低,反映出香港選民對行政長官要對中央人民政府負責這一點有非常清醒的認識,對中央擁有的任命權有十分透徹的了解。但8•31決定卻缺乏「制度自信」,對「絕大多數香港同胞都是愛國愛港的」結論採取「葉公好龍」態度,不相信群眾,只將群眾當作「投票工具」,將「千千萬萬」、「浩浩蕩蕩」趕到對立面,造成社會空前撕裂。


由於不相信群眾,2012年9月初「反國教科」之時,行政長官梁振英始終不敢走出政府總部理直氣壯與示威者辯論;2014年9月底「雨傘運動」初起時政府不是第一時間和市民對話,而是急不及待向示威者掟出87顆催淚彈;2015年4月底官員宣傳政改「落區不落車」被譏為「堅離地」,都是「去到盡」的折射!

其五,違反國際關係準則,損害中國國家形象。「去到盡」的治港思路亦危及到外交領域。眾所周知,「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除了是中國內政一項國策之外,也是中國政府透過《中英聯合聲明》向全世界宣布的一項國際承諾。然而,為了替治港思路「去到盡」造輿論,中國駐英公使倪堅、香港特區內地及政制事務局長譚志源之類低級官員竟然無視國際關係準則,鬼鬼祟祟宣稱《中英聯合聲明》「已經失效」、「已完成歷史使命」云云,成為新中國外交史上前所未有的醜聞。因為《中英聯合聲明》是1984年12月由中國總理趙紫陽和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代表兩國政府隆重簽訂的,而且事後還向聯合國正式備案,「立此存照」。假定《中英聯合聲明》真的在香港回歸一刻已「失效」,那應該在1997年7月1日0時1秒由出席香港主權交接儀式的中國總理李鵬和英國首相貝理雅同時宣布「失效」,豈有在17年後草率地單方面由中方幾個「芝麻綠豆」官員「胡說八道」之理!「走火入魔」,正是「去到盡」的惡果!


已碰得「頭破血流」

綜上所述,「去到盡」者,極端也!毛澤東曾指出,「鑑於許多歷史事件採取了極端政策的後果,並不良好」。從「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來看,「去到盡」的治港思路今天已碰得「頭破血流」:


一是香港同胞對「一國兩制」的信心、對中央人民政府的信任、對特區政府的支持度全部下跌,社會和諧為族群撕裂所代替,「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局面遙不可及。「去到盡」的8•31決定令中央、港府、建制、泛民統統成為輸家!


二是台灣同胞對如此「去到盡」的「一國兩制」心有餘悸。去年「九合一」選舉「票投國民黨,台灣變香港」的口號是導致國民黨慘敗外因,明年台灣「藍天變綠地」幾成定局。「去到盡」的治港思路可謂「禍港殃台」!


當前,習近平主席倡導的「一帶一路」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是告別國際階級鬥爭、結束冷戰思維的產物,是改革開放政策的發展和昇華。而「去到盡」的治港思路卻反其道而行之,有損改革開放大局,有損「一國兩制」方針,有損兩岸和平統一大業,必須按照鄧小平「主要防止『左』」的遺訓撥亂反正!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