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人民幣國際化 比預期更快長青網文章

2015年05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5月11日 06:35
2015年05月1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2015年至今最重要的宏觀事件是什麼?我們客戶的大多數可能會說是油價大跌,又或者是歐洲的量化寬鬆計劃等。然而,如果我們由現在起預測3年之後,看來更大可能的是,我們將會記得2015年初,很明顯是中國非常認真和堅定地推行人民幣國際化,以及在世界各地追求「大國」地位的開始。


畢竟,中國近期已經做了以下多件事情:

1. 派遣護衛艦到也門撤走其本國公民和外國公民;

2. 首次派出一整個步兵營參加聯合國的維持和平行動(南蘇丹);

3. 收購希臘的比雷埃夫斯港(Piraeus Port),並計劃協助希臘和東歐建設鐵路基礎設施;

4. 與日本的關係上周有一些緩和(留意李克強非常熱情地接待日本的貿易代表團);

5.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有57個國家成為意向創始成員國,並正在成立「絲路基金」以及展開「一帶一路」計劃;

6. 放鬆管制,讓內地和香港的股市更加互聯互通;

7. 正在游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讓人民幣在11月舉行、每5年一次的投票中,成為「特別提款權」(SDR)的組成貨幣之一。


所有迹象顯示,中國不止是快速成為一個地區大國,而人民幣很快亦將不止是一隻新興市場貨幣。


關於這一點,早前的《南華早報》的標題是,72家全球最大(美國除外)、合共擁有5.9萬億美元儲備的中央銀行預測,人民幣將會在2025年佔全球儲備的大約10%(現在這比例仍是微不足道)。


當然,在人民幣可以完全自由兌換,或者幾乎完全自由兌換之前,上述情况不太可能發生。然而,觀乎內地改革步伐的迅速以及開放,人民幣在短期內實現自由兌換,現在看來是有可能的(在不久之前,這還被絕大多數專家否定)。


倘成儲備貨幣 中國債息將挫

若發生這種情况,那麼中國的股票和固定收益很快就會被包含在所有的主要基準之內(如MSCI和巴克萊的環球指數等),從而驅使很多資金賣掉一切,買入中國。


這是我們認為中國的國際化步伐加快是現時最重要的宏觀走勢的原因之一。人民幣變成一種交易貨幣,並逐步成為儲備貨幣的能力,將會在未來幾年產生漣漪般的效應。其中頗為重要的影響,就是中國債券的孳息率將會大跌。


畢竟,如果我們放眼看當今世界的儲備貨幣,即美元、歐元、日圓、英鎊和瑞士法郎,就會發覺,這五種貨幣的短期利率都是零或以下,長期利率則不超過2厘(美元)、1.5厘(英鎊)或甚至1厘(餘下3種貨幣)。此外,這五個國家的孳息率曲線都要比2009年3月金融海嘯最低點時平坦一些。


在這種情况下,中國現時的孳息率曲線其實是一種反常現象,因為中國現時的結構性經濟增長還放緩得快過2009年3月時,但它現時的孳息率曲線卻高於當時的孳息率曲線。


這就帶出了另一個問題,如果中國要加入「儲備貨幣俱樂部」,那麼它的利率豈不是比所有其他成員國都要高得多?

看看中國的兩年期國債孳息率曲線,以及德國和美國的,其形狀不禁令我聯想到一個正等待獵物的「鱷魚嘴」。這令我們作出了以下的投資結論:


1. 中國會更加決心推行強貨幣政策。中國的想法是,作為一個亞洲大國,它本身就需要一種強勢的貨幣。而且,若與其他主要國家的貨幣進行競爭性貶值,將會損害到它將鄰國整合到其本國經濟的策略。


而且,在今年1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進行有關「特別提款權」(SDR)的投票之前,人民幣匯率也將保持穩定這意味着,如果不出意外,由現在到11月,投資者應該都可以安心享受到人民幣債券的「額外」孳息率。


亞投行絲路基金 向海外輸出人民幣

2. 做淡中國仍然會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命題。因為人民幣自由兌換,可能會比人們預期早得多實現。在這種情况下,如果中國(1.72%)在MSCI環球指數中,要由比西班牙(1.90%)更小的比重,變成比重超過日本(10.59%),其他國家就要讓出比重(見表)。


3. 要令人民幣成為一種成功的儲備貨幣,中國將需要向境外輸出人民幣。它可以透過不斷惡化的貿易逆差,來做到這一點(即催谷國內消費),亦可以透過中國企業收購海外資產(即好像日本在1980年代那樣),或者透過複製美國在二戰之後的戰略(即中國需要有它自己版本的馬歇爾計劃、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很明顯,中國政府現時的政策是着眼於第三個方法(如「絲路基金」、亞投行等)。這意味着,我們很可能會看到中國對外投資加速增長。


4. 利率下跌和股市不斷上升,應該會有助房地產價格和活動找到支持位。這並不意味,中國將會走上新一輪的建設熱潮。因此,不會再出現透過鐵礦石、航運或能源而「炒起中國」的日子。但房地產行業穩定,將會減輕人們對中國銀行體系的健全問題的憂慮。


利率跌股市升 助房地產找到支持位

綜合以上所說,近幾個月每則和中國有關的新聞似乎都證實了,在未來幾年內,持有遠期人民幣債券的風險調整回報,肯定會勝過持有其他債券。但除此之外,一個有趣的問題是,有多少投資者已經想過,中國的快速變化,對其投資組合來說有何影響?


GaveKal Dragonomics 資深經濟師

[潘迪藍 國際視野]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