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央對股市態度愈趨審慎長青網文章

2015年05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5月11日 06:35
2015年05月1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筆者上周轉為看淡A股,認為已經全民皆股,中央會開始有戒心,即便仍任由市場自行發展,A股亦已透支了太多的資金入市,很難再有太強動力。以上周的升勢斷纜,筆者算是估中了,但這些時機只是碰運氣,意義不大,但從字裏行間可以看到,中央對股市的態度愈來愈審慎。


人行不過度放水 QE無望

首先,人行首季貨幣政策報告開宗明義指出,債務持續增長將使宏觀經濟產生內生緊縮效應,故一定不會過度放水,又再強調毋須以量化寬鬆的方式大幅擴張流動 。這等於宣布QE無望,經濟再差亦大家一齊熬,最多減息降準對冲下滑勢頭。只要累積寬鬆力度,經濟仍會有點起色,但對於股市,由於券商已收緊融資,增加流動性亦較難以加槓桿的方式流入股市。短期內重回基本面,利率敏感的內房、內險股會較佳,這兩個亦是在近期調整市中表現較強的板塊。


創板估值超2000年納指

另外,中央亦開始針對創業板出手。首先,彭博報道中央突然建議機構投資者削減創業板持倉水平。這似乎本不欲外界得知,只是彭博爆料才被揭發。就字面來看,這當然是天大的利空,但如果大家看看創業板的神奇表現,無論市銷率還是市帳率(市盈率在創業板毫無意義)均遠超2000年的納指,背後原因是什麼?很主要是機構投資者圍炒。


兩市第一高價股安碩信息就被匯添富旗下5隻基金持有,全通教育、朗瑪信息等神股亦各有「捧場客」,無論基金是標榜低碳環保、科訊、社會責任、優選行業等、大家的回報都是70%、80%,估計大家持倉都是差不多吧。改革短期內都無法證明會否失敗,IPO和註冊制又暫時不能帶來足夠的上市公司,機構就在此基礎上不斷抬高股價,一旦中央出手壓制,圍炒集團不再遵守有序散貨的協議,泡沫會否因此被刺破。當年納指最後一根稻草也是聯儲局出手。


創業板市值尚不足2萬億元人民幣,就算出事也應該不會累及整體A股,但人行量寬無望,減息降準對股市的邊際效益在弱化,主題概念也可能受中央壓制,國企改革、合併也似乎炒風不再,A股的上升動力難免轉弱。本周可能續有反彈,但筆者不認為能破頂。若只能橫行,很難有好的機會。


沽中海集運中交建

本倉近期買入的多數坐艇,如中海集運(2866)、中交建(1800)等,升幅主要還是靠一些長期持倉,如平保(2318)、光國(0257)、中信證券(6030)等。令筆者意外的是盛諾(1418),買入後穩步上揚,上周突然大升,至今回報逾70%,美中不足是買得較少。


本周會沽出中海集運和5000股中交建,增加現金等待低位買貨。


[張兆聰 穩增長百萬倉]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