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減息效果 勿期望太大長青網文章

2015年05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5月14日 06:35
2015年05月14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央行減息,是否一定利好股市?答案是否定的,人民銀行在2008金融海嘯之後多次減息:2008年4次,2012年2次,但股市仍然沒有起色,直到今年初才漸見曙光,說明了減息有短線刺激作用,但並非牛市的唯一條件。


放水刺激短暫 挑戰在結構改革

對於經濟增長,減息也不是萬應靈藥。大陸經濟除了出現放緩迹象,反映工業生產表現的指數PPI也連續38個月下跌,今年4月出口同比也下降6.4%,形勢不妙。但是,任何政府要救經濟,最王道方法仍是進行結構改革,正如日本的安倍經濟學,央行把利率降至零不難,最難的是解決開放市場、改善就業等結構問題,搞不好,財政刺激和金融政策的成效都只會曇花一現。


人民銀行減息,其中一個目的是降低資金成本,引導資金流入實體經濟。國務院最近通過了對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和農業銀行的改革方案,希望這三家政策性銀行的資金流向國內基建、保障房、出口企業和三農基礎設施等,協助穩定經濟及就業。政策性銀行的貸款背後有政府支持,商業銀行就沒有這種優勢,只能由央行提供低息環境放鬆借貸限制。


過往招數不濟 一帶一路走着瞧

隨着中國的「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以低廉成本支持出口帶動增長的模式將無以為繼,可以說,自1978年開始大陸長達逾30年的高增長期已告一段落。要延續另一波增長,中國有何良策?過去幾年提出過的思路,包括促進內需、增加私營經濟比例、城鎮化等,都是雷聲大雨點小,起不了火車頭的作用。


近期的一帶一路構思,以全面走出去、利用向外國投資基建解決中國的過剩生產力問題,有創新思維,但遇上的困難不少,涉及的地緣政治和國際利益十分複雜,成效如何只能走着瞧。人行減息有紓困作用,然而對扭轉經濟疲弱卻起不了太大作用。


[陳景祥 齊物論]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