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入座率低 全國八成影院虧本長青網文章

2015年05月1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5月18日 06:35
2015年05月18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內地影院行業發展經年,已經衍生出近40條院線,大致分成地產商、國企、中影及地區四大陣營,至今全國的電影屏幕已增至2.4萬個。影視基金創辦人及董事兼文化傳信(0343)執行董事陳文龍表示,內地影院平均入座率為15%,比美國平均入座率18%至22%為低,去年在全國更有75%至80%影院虧本,賺錢的只屬少數。


陳文龍接受本報查詢時稱,內地影院要賺錢,取決於位置、租金、現金流及能否上映進口電影而定。


他又以去年全國票房296億元(人民幣•下同)及700部影片計算,有一半票房來自約30部的進口電影貢獻,大城市的票房中,更是為數30%的影院攤佔70%票房。


陳文龍:早年購入影院 較易賺錢

若能夠早年購入影院,即如兩年前每座位投資成本為8000元而言,要賺錢會較容易,目前每座位成本增至1萬至2萬元,除非經大幅折舊後平價入市,或得到發展商資助建設成本,甚至聯同銀行聯營推廣,否則難以賺錢回本。


內地影院營運成本相比外國而言,陳文龍認為,經營成本尚低,因此在內陸城市,可以平日不開場,或每日上映一、兩場便能夠生存。這與香港的經營生態有別。內地影片本身競爭激烈,10部開拍影片中,只有7部能夠上畫,上畫的影片中,亦只有70%有利可圖。


闖新路 近年興起小本製作

影業亦在投資巨額製作甚至合拍片之外,近年亦興起小本製作,包括最近入股21控股(1003)的寧浩,自編、自導、自演的《瘋狂的石頭》,便是著名的小本製作,投資額才為300萬元,票房多達2300萬元,真正實現「刀仔鋸大樹」的情况,為影業投資闖出新路。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