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龔如心遺產塵埃落定 期望可盡快造福人群長青網文章

2015年05月1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5月19日 06:35
2015年05月19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已故華懋集團主席龔如心留下約830億元遺產(2012年估值),終審法院昨日裁定華懋慈善基金是「信託人」。按目前已知情况,再沒有人就龔如心的遺產提出訴求,因此遺產歸屬可說塵埃落定,就是由華懋慈善基金在一個監察機構監察下,踐行龔如心的遺願,包括用於設立類似諾貝爾獎等獎項的慈善用途。這筆龐大資財歷經滄桑,期望在擺脫爭拗之後,龔如心遺產獲得妥善營運管理,並以有意義的方式造福人群。


華懋慈善基金角色

終院裁定為信託人

華懋這筆龐大資財歸屬處於懸而未決狀態,斷斷續續維持了約20年。1990年,創辦華懋集團的王德輝被綁架,了無音信之後,直到1997年回歸之前,龔如心和家翁王廷歆部署爭奪華懋的資產;歷經漫長訴訟程序,2005年9月龔如心獲終審法院裁定擁有王德輝的遺產。可是不到兩年,龔如心在2007年4月病逝,不久即爆發陳振聰與華懋慈善基金爭奪她的遺產,再一次歷經漫長訴訟。到2011年10月,終審法院判處華懋慈善基金勝訴,接着在2013年7月陳振聰被控偽造及使用假遺囑罪名成立,高等法院判他入獄12年。


2012年12月,龔如心這筆遺產再爆「爭產」官司,這一次是律政司入稟高等法院,要求澄清華懋慈善基金是遺產的信託人而非唯一受益人。歷經約1年半,昨日終審法院就遺產歸屬定讞,除了確定華懋慈善基金為信託人,並運用法庭權力,為超過800億元的慈善基金訂定監管框架。


我們大略縷述爭奪華懋這筆龐大資財的幾場官司,首先要指出一點,就是華人家族企業不及早做好傳承安排,往往會為事業王國和家族後人帶來無盡困擾。中國人向來諱疾忌醫,避談生死大事及身後安排,普通人這樣做問題還不大,企業王國的掌舵人這樣做,卻等於把畢生心血打造的事業推向不明朗景况。從龔如心遺囑連爆官司的事例,說明家族企業妥善傳承,不單關乎創辦人的心血與名聲,也關乎家族後人和企業員工的福祉。無論創辦人是在家族內找營運接班人,或者起用職業經理人,讓家族成員退居幕後,現代公司法和信託法都能提供周全的管治架構和規範;縱然不是萬無一失,也可以將爭產爭權的風險大大減少。因此,企業創辦人應該趁頭腦清醒時未雨綢繆,杜絕心懷不軌人物的奢望。


龔如心的意願屢受折騰,與她的2002年遺囑部分條文有關。例如遺囑要求慈善基金交由聯合國秘書長、中國總理和香港特區首長組成的機構監管,雖然語意清晰,但是很難想像被點名的3名人士會直接參與監管工作,使條文在終院昨日裁決之前,形同具文。這可能是龔如心訂立遺囑時,未經法律專業人士考量斟酌的結果;由是觀之,終審法院的判辭起着完善龔如心2002年遺囑的效果。


職業經理人營運華懋

更能落實龔如心遺願

判辭指出,有關監管機構獨立於基金之外,具有凌駕性權力,成員必須擁有不被質疑的品格、經驗和判斷力,以及擁有管理、營商及經營慈善事業的能力。此外,法庭亦要求檢視慈善基金的章程,以及交代如何照顧王德輝家人及員工。龔如心的遺產雖是超過800億元,但是要善於經營管理才可以源源不絕提供資源,她的中國式諾貝爾獎項和其他慈善事業也才有望持續推行而不虞中斷。現在管理華懋慈善基金的人,以龔家的人為主,終院要求監管華懋慈善基金的計劃須由律政司與基金磋商,再交由高等法院審批,此舉可以強化基金的營運與管理,有利於可持續發展。


華懋集團歷經王德輝與龔如心的努力,營運成功,反映了他們有過人之處。在龔如心病逝前不久,其家人獲安排到華懋集團工作,於管理營運華懋集團,看來並未累積和傳承太多經驗;另外,按龔如心遺囑的要求,營運華懋集團和管理華懋慈善基金並不是簡單的事,極具開拓性,需要更多專業和能力要求。因此,從落實龔如心遺囑的角度出發,華懋集團與慈善基金都交由專業人士營運和管理,應該是較恰當安排;這樣的話,龔家或許稍為退居幕後,由職業經理人負責營運管理,更符合龔如心遺囑的精神。


王德輝與龔如心辛勤累積的龐大財富,約20年來受官司纏繞,無法及早開展公益事業,未能告慰他們在天之靈。何况在官司之中,一些不堪入目情節暴露人前,對生者是尷尬,對死者則是名譽攸關的憾事。期望終院昨日的裁決之後,環繞這筆財富的不愉快情事都隨風而去,日後不會再出現這樣那樣的官司,而是在華人社會開創一個新模式公益事業;若能成功壯大,並持續發展,則王氏夫婦的貢獻將超越時空,成為華人社會學習的楷模。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