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健﹕上海樓市遇「最強4月」 全國復蘇在望長青網文章

2015年05月1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5月19日 06:35
2015年05月19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4月上海樓市數據陸續出台,對於那些之前看崩盤的人來說,可算是當頭棒喝。


金豐易居及佑威數據顯示,4月,上海市新建私人樓宇成交面積為124.25萬平方米,按月漲59.33%,按年漲63.21%,這是自2010年以來成交量最高的4月;成交均價29,422元迨閬怴A按月上漲5.27%,按年上漲13.73%。


不僅是一手樓,二手樓市場也受益於多項利好政策,形勢趨熱。4月成交大幅增長六成至3.6萬個單位,創上海樓市有史以來單月次高。同時,二手樓掛牌量自去年9月以來首次止跌回升,且4月去化比例(銷售量佔總量)也達到同史次高。


與此同時,樓市復蘇正在向全國蔓延。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對全國88個城市的成交數據顯示,4月新建私樓成交面積較3月份上升了10%。


而就在5月10日,央行再度宣布降息。政策不斷放鬆意味着全國樓市於2015年崩盤的預期徹底落空。從整體看,國內樓市正在「軟着陸」;京滬等一線城市,已走出寒冬,若不是「限購」把關,恐怕量價已然躍升。


不得不承認,樓市依舊是政策市,政府仍舊是最大的做市商。首次置業認定放寬、交易環節稅負減輕,一邊釋放有效需求,一邊刺激二手樓入市;降息、降準放鬆銀根,減輕買樓成本,同時推高資產價格預期,進一步提振需求;財政方面為地方債尋找出路,緩解地方政府壓力,為政策騰挪讓出空間、為「後地產時代」做準備,也意在減輕外界對「土地財政」的關注和質疑。


政府鬆口,從某種角度看,是因為地產牽扯太廣,對經濟形成綁架;從另一方面看,原先部分樓市措施,違反市場規律,被取消只是時間問題,這次只是順水推舟。這也是筆者並不看空樓市的主要原因:一二線城市需求明確,且不合理政策遲早廢除。


緩步走高是最好結果

如今所要考慮的是:上海等一線城市限購是否會鬆動?鬆動後是否會出現樓價強勢反彈?如果現在取消限購,上海地產銷量和均價出現快速上行幾乎是肯定的,因為需求和潛在需求明確——本地居民改善需求不減、外地遷入者置業衝動較強——只要上海的吸引力在,上海地產對資金的吸引力就不會衰退。由此判斷,政府當下不敢輕易取消限購。惟其最終退出歷史舞台又是必然,只是為了減少退出可能引發的波動,政府必會以「擇時、擇機、擇配套」的方式來推進,在樓市熱度相對較低、對冲房價過快上漲的配套政策基本成熟之時,再考慮逐步取消限購。


所以說,如今上海樓市既沒有崩潰的可能,也沒有飈漲的能力,緩步走高倒是各方都能接受的最好結果了。


作者是內地資深傳媒人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