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優秀的學生 為何沒成頂尖人才?長青網文章

2015年05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5月20日 06:35
2015年05月20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最近有兩宗關於教育的新聞,特別引起我的興趣。先談第一宗。


本周一有報道指沙田區有大批家長通宵排隊為子女報讀暑期補習班,引起不少教育評論員批評,認為讀書不是為考試,「地獄式」操練對小朋友的發展不是好事。但家長的回應則是另一說法,有報道引述一名家長說:補習社針對學生就讀的學校,提出可能考試的題目,然後重點操練,家長不認為過度,反說是合理。


通宵排隊報補習 所為何事?

為了孩子,家長付出真金白銀之餘還要通宵排隊,他們肯定認為補習社提供的服務物有所值。有錢又懂得為孩子的學業着想,這些父母應該都是教育及收入屬中產階級的一群,不應是人云亦云的盲從之輩,他們通宵排隊的行為絕不能說是「非理性」。


多少年以來,教育界都在批評本地教育只重考試,以「灌輸」方式逼學生不停操練作業,忽略了啓發學生的思維……按照這些批評去衡量,香港的教育應該十分失敗。事實不然。


據經合組織(OECD)每三年進行一次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的結果顯示,香港學生在閱讀、數學和科學的能力方面都名列前茅。以去年4月公布的2012年評估結果計,香港15歲學生在閱讀能力方面排第三(共44個國家參加評估),解難能力及數學能力排第四,上述三方面的能力香港學生均屬於國際最優秀等級。


世界不停轉 港教育一成不變

過去多次的PISA評核,香港和新加坡、內地、韓國等亞洲國家或地區的表現都位列優異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卓越,但為何最頂尖的人才卻繼續出在PISA排名表現持續欠佳的美國?教育研究專家應該為我們提供答案。


數碼年代顛覆了傳統的生產、銷售、物流、交易模式,人的學習方法、才能、技術等要求都跟「工業世代」迥異,亞洲式的優異學習能力是否滿足不了新時代的需求?家長着緊孩子的教育沒錯,但孩子要接受什麼樣的教育?補習社的服務能否幫得上忙?也許才是家長應留意的問題。


[陳景祥 齊物論]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