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盧文端﹕中央為何擔心政改通不過?長青網文章

2015年05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5月20日 06:35
2015年05月20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普選方案的討論陷於膠着狀態,能否落實普選,似乎愈來愈沒有把握。據了解,中央方面擔心普選方案通不過,普選確實面臨夭折的危機。本來,外界一般都認為中央有信心通過政改,現在為什麼會擔心通不過呢?據筆者從權威人士那裏得悉,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3間大學的滾動民調結果,支持政改的民意明顯下滑,對市民尤其是泛民溫和派議員的情緒帶來負面影響;二是泛民議員包括溫和派議員的「綑綁」愈來愈緊,讓人看不到「鬆綁」的希望。事實上,中央沒有辦法為普選方案通過「打包票」。如果大家沒有危機感,泛民的綑綁不能打破,到時普選方案被否決,大家都悔之晚矣!中央既希望泛民中的溫和議員要為自己留有餘地,也希望中產階層發出理性的聲音,增強政改的民意支持度。近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的文章〈香港政改 中產階層應發揮理性之光〉和《中國日報》的社論〈是中產階級發聲的時候了〉,都傳達了中央這方面的期待。


3間大學民調產生負面影響

中央確實希望香港的民意能夠逼泛民中的溫和議員轉軚支持通過普選方案。然而,3間大學最近的民調出現了令人擔心的結果,支持普選方案的民意只有四成多一點,半數都過不了,反對的人卻有近四成,兩者之間的差距最小時只有2至3個百分點。儘管這個民調結果受到多方面的質疑,但由於是以3間大學的名義進行,難免使一些市民對政改民意支持度產生負面觀感。而泛民又特別看重這個調查。這難免會影響各方面對政改通過的信心。


也要指出的是,3間大學的民調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是,提問的設計有誘導性,其所用的字眼為:「是否支持政改方案?」而不是像其他民調那樣問:「是否支持通過政改方案?」這兩種不同的提問,產生的結果會有很大的不同。在香港這個多元化的社會,大家對政改方案有不同的看法不出奇,但這與是否贊成通過卻不是一回事。有些市民特別是一些泛民溫和派的支持者,確實對普選方案有意見,但他們中的許多人都還是認為通過政改比不通過要好。如果問這些人是否支持政改方案,他們很可能回答不支持;但如果問是否贊成通過政改,他們又可能會回答贊成。所以,外界質疑3間大學的調查「有意踩低」通過政改的支持度,並非沒有理。


泛民溫和議員需留有餘地

還有,一些支持通過政改的市民,很多都不願意回答民調,一聽到電話就掛線。這也影響了政改的民意支持度。


上述這種情况如果不能改變,支持政改的民意不能保持明顯的優勢,泛民溫和派議員轉軚支持政改的難度會大大增加。


還有一個令人憂慮的現象,可能是受3間大學民調結果的影響,一些被認為可能支持政改的溫和泛民議員公開表態愈來愈激烈,把自己往「死角」裏逼,不給自己「轉軚」留餘地。他們這樣做可能有各種不同的考慮,但客觀上給外界的信息是,政改通過沒有希望。


中央希望中產發出理性聲音

普選方案須經立法會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通過,要通過政改還差至少4票。不少人認為,中央有能力從溫和反對派那裏爭取4票以上支持票。不過,中央根據最新局勢評估,感到爭取足夠支持票的難度愈來愈大。中央不可能為普選方案通過「打包票」。面對當前的困難局面,希望落實普選的各方人士,包括泛民溫和派人士,都要有危機感。


中央當然希望泛民中的溫和人士不要走極端,要為自己留有餘地;同時也希望各方都要為推動民意支持政改多做一些事,特別希望中產專業人士包括醫生、教師、律師、會計師、工程師、經理級管理人員、公務員等,發出理性的聲音。中產階層是香港社會和諧穩定、市民安居樂業的重要基礎。香港的中產屬政治冷感的沉默大多數,但是在政改處於見分曉的關鍵時刻,應該站出來,為了落實普選,為了香港的繁榮穩定,積極發聲,支持通過政改。


作者是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