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期,港股是否「A股化」成為熱門議題。近日,幾隻原本愈升愈有、「升到你唔信」的公司股票,股價突然暴跌,其中有公司蒸發市值以千億元計,更被認為是港股A股化的顯例。所謂A股化的表徵,包括散戶的非理性行為和人為操控習氣,隨着內地與本港股市「互聯互通」,互動愈益緊密,若過去一個多月港股或一些公司股份的大起大落成為常態,則對本港股市發展絕非好事。監管當局對市場異動應倍加關注,並需與內地商討,加強跨境監管,使兩地股市可以在相對正常情况下共同發展。
漢能等股價異動
反映A股因素作祟
上月初,內地股民憧憬官方放水催谷股市,資金蜂擁來港,港交所股價在兩三日之內,被炒高至升幅約50%。以往正常情况下,港股每日成交總額只有六七百億元,但是這幾日成交達3000億元;「北水南調」之瘋狂,使人看得目瞪口呆。這次一窩蜂搶起港股,很能反映內地散戶的投資行為,本港股民與他們相比,似乎顯得溫柔敦厚、太斯文了。
近日出現多宗股價單日大升大跌事例,其中有幾宗都很經典,被認為是港股A股化的表徵。一宗是恩達集團,去年底股價才1.2元左右,本月6日起的3天突然爆升,8日那天更曾衝破100元大關,投資人士嘩然,惟收市跌回至17.2元,迄今更已由高位大挫95%。前日,數月來股價急升後在高位徘徊的漢能,突然驚爆斬倉式下瀉,在1分鐘內暴跌35%,公司申請暫停股份買賣,中途停牌前跌47%,市值在約1個小時蒸發1443億元。
昨日,高銀地產與高銀金融股價一度瀉逾60%,最終收市亦跌逾40%;從事銷售家庭電器、電子產品的百靈達國際是另一隻「奇股」,過去3日股價升逾3倍之後,昨日開市一度再急升23%,午後突然開倒車,股價數分鐘內由15元跌至7.9元,股價單日由升逾兩成變為倒跌33%。
類似股價變動,肯定不正常。有關公司循例就股價異動發表通告,都說是營運正常、不知道股價變動原因等,可是市場根本不知道發生什麼事,而財富卻已經轉移,有人獲利甚豐,有人損失慘重。這類異動股原本不少就有爭議,例如漢能,早有傳媒披露其收入主要來自與母公司的交易,只是投資者未予重視。投資股市而偏離基本因素,是盲目的非理性投資行為,個別投資者蒙受損失,可說與人無尤,不過這類行為若衝擊股市生態,令投資環境惡化,那麼政府就有責任應對。
港股A股化並非好事,政府對於這個說法也很在意;有官員「澄清」,認為港股未來難免波幅較大,但是不認同港股A股化,強調港股仍有獨特性,包括市場有較多的國際資金、較理性和長期的投資者、市場並非由散戶主導等。官員甚至表示,內地股市反而希望「港股化」,引入更多機構投資者,云云。若論市場結構、資金組合和投資行為等,港股與內地股市仍然有很大不同,這是事實。不過,資金流向對股市有關鍵作用,兩地股市互聯互通之後,內地的龐大資金毫無疑問會使港股風高浪急;單論資金規模,市場人士不會抗拒A股化,但是對操作上的一些「A股因素」,若無恰當防範,讓它在股市肆意縱橫,則港股的A股化與否,就不是主觀意志可以轉移。
兩地股市互聯互通
向港靠攏優化生態
近日的股價異動公司,將有什麼後續發展,尚待觀察。不過,事態折射出來的情况,是在所謂港股大時代來臨之際,監管機構正面臨嚴峻挑戰。不少來港上市的內地公司,若有帳目等問題,證監會單憑一己之力,許多時候無從着手了解和調查。因此,證監會和內地監管機構有必要加強溝通,若權力未能觸及,也應商討改善,爭取在制度上確保上市公司的財政正常健康。另外,內地一些非理性投機、操控市場等行為最使人詬病,證監會與港交所應加強協作,嚴格執行規定;只要市場稍有異動,立即要求有關公司澄清,必要時主動調查,要讓各方持份者知道,香港股票市場有嚴謹遊戲規則、有規有矩,若在這裏整蠱作怪就要付出代價。
內地投資市場逐步開放,滬港通之後,深港通也可能在下半年開通,兩地股市互動將更形緊密。內地股市若要與國際市場接軌,規管操作必須向港股靠攏;若互聯互通的結果是A股改造了港股,則中國境內只是多了一個A股市場,這對國家的資本市場開放,以至人民幣走向國際,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部署,就看不到有積極意義和好處。因此,內地與本港股市聯通之後,如何避免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情况,不單是兩地監管機構,也是中央要思考和處理的問題。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